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李家峪灰场综合治理纪实

2011-11-11 11:54来源:环渤海新闻网关键词:大唐国际发电厂绿色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了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礼,陡电更举全厂之力,于200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治理项目,将原先两年半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年半,共完成灰面覆土35万平方米,敷设浇树管网2万多米,种植沙棘近60万株,植树47万余棵,形成了2200多亩的防护林带,完成绿化面积250万平方米,灰场初步形成一片天然林场;2009年,陡电又先后投资370多万元,完成灰面覆土面积38万平方米,沿灰场周边栽种沙棘50万株,种植柳树20万株,形成166万平方米的防护林带;2010年,陡电继续加大树木的栽种力度,初冬时分,在灰场缺少树苗的地带补种了树苗1万余株,为绿化环境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至此,陡电按照最初的计划方案完成了全部树木的种植,共种植沙棘近120余万株、树木100万余株。

如今的李家峪灰场,再也见不到水排灰的景象,只能见到清澈的水顺着浇树管网汩汩流出,浇灌着棵棵树木。灰场内的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许多“路过”的种子也在此停下了脚步,使得灰场内的树种由原来的北方柳、白蜡、沙棘增添为北方柳、白蜡、沙棘、杨树、柽柳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灰场内大概有2%的树木都是自然生长的。与此同时,灰场周边的环境也得以大幅改善。根据长期监测,灰场周边的地下水位也在快速下降。今年雨季过后,连续运行了多年的渗水泵也停止了运行;即便现在刮再大的风,灰场内几乎再也没有扬尘飘出。

李家峪灰场完美变身后,吸引了很多电力同行、学者和《人民日报》《河北经济日报》《唐山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众多媒体的目光,更有人要来灰场目睹这奇迹般转变。初到灰场,很多人不感相信自己的眼睛——多种绿树葳蕤成荫,各类花朵暗送芳香,叫不上名字的鸟儿枝头啼鸣,看不真切的野兔出没林间。置身这绿色的林海中,有谁会想到脚下原本是一个硕大无比的灰场呢?

绿色的爱

爱有颜色吗?有!陡电人对李家峪林场的爱就是绿色的,浓浓的像要流下来。常言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痴心于绿色工程的陡电人,在完成灰场的植树后,把对李家峪林场管理的工作重点也由原来的栽树、养护逐渐转变为树木的管理和防护,务实的陡电人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保护生态建设的新征程。

“灰场变绿洲项目”全面实施后,陡河发电厂根据灰场植树分布及地理环境特点,对不同区域和地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护,进一步加强了管护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了管护人员,加强了管护站点建设,制定了《陡河发电厂李家峪储灰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陡河发电厂李家峪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了《李家峪灰场管护责任书》和管护人员档案卡片,统一制定了《李家峪灰场管护巡护记录》,有效地防止盗灰和毁坏树木的行为,保证现有林场植被的成活和覆盖率。

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在诸多影响李家峪林场的灾害因子中,火灾对其的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灰场变绿洲项目”全面实施以来,陡电加大了对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构建消防观察塔,购置了风力灭火机、消防服、2号灭火器具、扫帚、铁锨、消防斧、油锯、干粉式灭火器等防火器具,并在灰场周边明显位置安装近40块防火警示牌,使灰场防火基础设施中的林火监测、扑救指挥、通讯、扑救装备等硬件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还聘请消防战士对林场看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定期地组织武警、林场看护人员实施防火演练。冬季来临前,组织林场看护人员拓宽防火通道1万余米,以防止林场着火时火势蔓延。为“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领导到位,第一时间消防队伍到位,第一时间组织扑救,保障现有林场植被不被破坏”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仅2010年11月至次年4月,林场看护人员就扑灭初期火灾10余次,有效地保护了林场植被的安全。

“作为一名从事林防工作十余年的老队员,我真切地感受到,如果林防工作不到位,每年由病虫害造成的树木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保护树木健康成长。”在陡电驻李家峪灰场项目部,王彪朴实的一句话,生动地阐述了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林场看护人员在合理调配水源,保障树木正常生长以扩大林场植被的覆盖率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时时监测各类树木病虫害发生动态,并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适时安排对树苗打药,为林场已有树木的健康生长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为了能够使李家峪灰场完美变身,其治理过程中充满艰辛和曲折。寒冬腊月,施工队伍穿着连体雨裤站在冰冷刺骨的灰水中,完成了回水泵房近500米的管道安装。整整3天,他们轮流在冻成冰渣的灰水中奋战,工程结束时,所有人都病倒了。浇树管网的敷设也是一项艰难的工程。灰场内水塘星罗棋布,有些地方水深齐腰,而管网要求每隔50米就要安装一个喷头,人根本进不去,大家就想方设法用钢板焊成大筐,由勾车牵动转移,终于完成了近2万米浇树管网、350个喷头的安装。施工过程中,诚实的陡电人根据实际情况,多次优化设计方案,对灰场最南端的10万平方米的空地,以覆土后种植沙棘替代了原设计方案中的植树治理,既抑制了扬尘,又解决了浇树管道过长、水压不足致使树木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张长安是陡河发电厂的副厂长,也是“灰场变绿洲项目”的总指挥。他亲身经历了李家峪灰场综合治理的建设和发展,与那里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深的情。不论晴天、雨天,每月他都要抽出时间专门到灰场内部进行检查,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详尽地掌握着灰场有无渗水、有无扬尘、树木长势等第一手资料。

尹国旭是陡河发电厂实业总公司企管处处长,也是“灰场变绿洲项目”实施的现场负责人。李家峪灰场综合治理工程开始之初,他便四处探寻灰场治理的先进经验,当听说滦河电厂在灰场覆土后成功种植沙棘,他立即赶往现场调研,并带回了10株沙棘,从灰场捧回一兜灰,先载在自家的花盆中,开始人们以为他养育了什么新的花种,可他却笑而不喧,待试验成功后,再通过在灰场小面积试种,最终他掌握了沙棘种植的规律。2008年4月,他带领大家在灰场周边种植了60万株沙棘、20万株柳树。在灰场治理的前三年里,他曾经在秋冬季节穿着连体雨裤在灰水里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回到家双腿都没有了知觉;也曾经在大冬天检查树木时掉进了深达腋下的冰窟窿。每说起这些事儿,他总是憨厚地说,没有付出哪有回报。

朱顺刚是一名外聘植树员。植树三年中,可谓是遍尝其中的酸甜苦辣。2008年,刚刚开始种植树木的时候,由于灰场内部环境恶劣,汽车进不去,他和同事人挑肩扛的将树苗运到植树地点,然后一棵一棵种好,一天下来,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霜,夏天一身汗。开始,村里的百姓很不理解,直到第二年秋天,困扰村民已久的渗水没有再出现、扬尘没有再飘出坝体、庄稼取得了好收成,百姓们这才了解这些常年在山上种树人的一片冰心。周围村民感慨到:“这些树,作用真大呀!”

无扬尘、无渗水、无污染、零排放,为了这个目标,陡电人不仅付出了太多财力、人力支持,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艰辛。而今,李家峪灰场俨然就是唐山市一个绿色的大氧吧,“变脸”为隐匿于市郊的生态林,更成为唐山市环境治理的“特殊”典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唐国际查看更多>发电厂查看更多>绿色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