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郎咸平电企“忽悠”说有些武断

2011-11-15 14:31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火电厂电力紧张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郎咸平教授发表文章《谁在忽悠电力紧张》指出,拉闸限电,电力紧张,是因为电厂赚钱赚得不够多,为了忽悠加价,“找各种理由推脱”发电,从而造成电力紧张。笔者认为,郎教授虽是知名经济学家,但他关于电力的很多说法都明显站不住脚。

火电是否亏损呢?五大电企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上海电力)今年上半年确实赚钱了,尽管赚得不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五家上市公司并不等于五大发电集团,既然是上市公司,资产自然相对优质,管理也更加高效严谨,纵使盈利,也并不具有普遍性。尤其要指出的是,五家上市公司除了上海电力外,都有水电、风电、煤炭等业务,在火电亏损的情况下,这些非火电业务实际上已成为支撑业绩的重要力量。不知郎咸平是否弄混了发电和火电之间的概念,但许多火电厂亏损却是不争的事实。据笔者了解,2011年前7月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亏损180.9亿元。仅就华中区域六省市而言,2010年火电企业普遍亏损,总计达99.93亿元。湖北一家大型火电厂2010年亏了3个亿,2011年1-4月又增亏了1.7个亿。

郎咸平以大唐发电为例,指出折旧和利息的支出,将其利润蚀空了。言下之意是折旧和利息的支出不该这么大。折旧费合不合理,取决于折旧率和纳入折旧的资产是否合理,电力行业是基础产业,在审批电价测算成本时,折旧率是既定的,并非由企业自己确定。审查单个企业固定资产是否合理,由于其固定资产由投资转化而来,经过竣工验算,通常来讲不会有大的误差。审查发电集团,则着重于看其投资项目是否有必要,这说起来就很复杂了,笔者没做调查,不排除个别项目有抢地盘、决策者一味追求规模、盲目上马造成资产闲置或利用不充分的可能。但笔者了解到,由于火电不赚钱,许多投资项目都集中到了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像大唐发电今年上半年的大部分投资项目就是风电和水电。从长远来看,这些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至于审查利息合理与否,笔者相信没有一家企业、哪怕是央企可以无视自己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推高,为之付出巨大的利息成本。借钱必然是有压力的,有时候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譬如一些火电厂由于无钱买煤,不得不向银行借款买煤以完成发电任务,由此推高了财务费用,但这实为电企的无奈之举。

时下临近冬季用电高峰,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面临拉闸限电,电力紧张已开始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众所周知,用电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煤价电价机制不适应,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郎咸平作为公众人物,也应深知术业有专攻。不能苛求郎咸平们对不熟悉的行业发表专业性意见,如果仅是提出些问题来和业内人士讨论,也值得欢迎。但若不做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分析,就敢发表自认为思路科学、逻辑严密实则似是而非的意见,则实在有些武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厂查看更多>电力紧张查看更多>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