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前瞻新能源:倒逼电力体制改革

2011-12-05 15:25来源:财经关键词:新能源光伏市场风电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倒逼体制改革

新能源分散利用模式的争议,集中在可行性而非合理性。没有人否认分布式模式符合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一般规律这一事实。

但在现行的电力体制下,我国电网企业的收入全部来自发电环节与终端销售环节之间“价差”,千家万户自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一旦铺开,将损害电网企业的利益,这是分布式模式难以推进的最棘手原因。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包括王仲颖、孟宪淦和瞿晓铧在内的多位观点各异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如果新能源迎来跨越式发展,在电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倒逼电力体制改革并非不可能。

“新能源是个新事物,大家都有一个要适应的过程,电网改造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现阶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谋求减少对于电网的依赖,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能源系统。” 孟宪淦告诉记者。

王仲颖则称,大力发展新能源必将推动电力体制改革,他亦期待在2030年,新能源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系统。

但目前的情况是,新能源的发展过度依赖于电网的接入能力、接受意愿和入网价格标准。此情形下,供给者无法与需求者直接交易,也无法借助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的引导。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点在于,“供电专营”电力体制结构阻碍着分布式微型电网发展,进而制约新能源的有效利用。

王骏指出,目前国内屋顶光伏项目陷入困境。其主因在于这些光电装置被要求原地升压入网计价,再降压按照销售价格结算。“这就像你去邻居家串门,却必须先开车上大街,缴纳过路费后在绕回来。”

发展微电网的意义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农村地区以及草原、山区等偏远地区,仍有大量人口没有供电,将整个电力系统延展过去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而这些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光能和风力资源,理论上来说,建立较为灵活的微电网可以解决当地缺电问题,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现状却是,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偏僻地区的风电场可以带来直接收益,但由于所产电能不能直接卖给用户,必须输入大电网,而电网公司又不愿为此而改造输配系统,结果潜在的发展便无法实现。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博士认为,允许社区、乡镇和城市自行选择本地的公共电力配置;允许中小发电单位将剩余电力在社区网络内调剂和交易;开放用户自主选择条件下的新能源发展,才是基于真实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而能源多样化和分散化,也将创造有利于消费者的竞争格局。

瞿晓铧则称,应该给电力体制以自我调整的时间,“但政府必须起推动作用,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政府的态度问题。”

“新能源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呼唤改变出现,大电网将不再是不可动摇的不二选择。”上文提及的决策层人士表示,新能源要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跨越以垄断性电网和电力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现行电力体制。

王骏则认为,应通过改革,将电网企业定位为“只负责传输电力,不参与买卖电力”,其应得收入与电量交易隔离开来,“这样一来电网企业年收入总量也可以得到保障。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用电户与发电企业之间才有可能建立起电力市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风电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