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市场正文

中国风机欲开拓欧洲市场须先“下海”

2011-12-30 13:47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关键词:风机海上风电欧洲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德国海上风电项目表示有意向中国企业融资。尼尔森也表示,他怀疑中国企业能否实质性地进入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后者比陆上风电市场的进入壁垒还要高,风险和成本也更大。“除非中国风机设备制造商收购市场现有的参与者,比如目前正在出售的BARD公司,或者更大的厂商。”

BARD的来历并不小,其创始人是前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总裁安戈尔特·贝卡(ArngoltBekker)。2003年,贝卡看中德国的海上风电市场,随身带了几百万欧元作为种子资金来到德国,BARD工程公司由此诞生。据知情人士透露,贝卡之所以能打入准入限制严格的德国市场,是借助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私人关系。BARD在“专有经济区”申请到以其名字命名的一块大面积风电场——“BARDOffshore1”,计划安装80台风机,总发电装机容量400兆瓦。

贝卡的个人野心不止于此,他不信任别的供应商,决定一切都由BARD来生产,从整机制造到运输安装船只,到风机的水下基础。战线拉得过长的BARD很快陷入财务困境,提供融资安排的银行成为新的股东,决定将BARD的十几个分公司整体出售。

11月初,韩国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DaewooShipbuilding&MarineEngineeringCo.)表示,有意竞购BARD资产,但尚未决定是只购买部分股权还是整个公司。

据了解,目前中国国电联合动力对BARD6兆瓦风机机组的技术非常有兴趣,已经多次前往德国。不过,德国业内人士对BARD分拆出售给中国公司的可能性并不看好。

天泰海洋(TiantaiOffshore)工程执行董事赵航宇对中国企业的机会另有看法。赵造船工程师出身,在德国造船及海洋工程界工作了20多年,后延伸到海洋工程及海上风电领域,曾经担任过德国劳氏船级社GL驻中国代表,主持建立了德劳GL风电认证体系在中国的运营系统。他现在回到德国,作为资深船舶及海上风电专家,为中德双方海上风电领域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赵航宇认为,欧洲这一轮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风机制造这一块,中国企业机会很小。

欧洲公司作为先驱者,几十年来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完备的研发、质量保证体系,中国风机制造企业的价格优势在德国这样的市场并不很重要,特别是海上风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才是重中之重。但是,海上风机基础,即风机水下部分,以及风机塔筒,主要是大型钢结构,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一个商业机会。

赵航宇预计,从2014年建设高峰开始,到2025年第一批建设完成,每年仅德国就将需要桩机基础600台,而目前德国本土每年供应差不多100来台,能做的只有少数几家,其中一家还属于BARD控股。

“现在都在想办法找出路,质量、价格、交货期保证,比来比去,还是找到中国,大连重工、南通熔盛等诸多国内企业都有实力做。”赵航宇介绍说,已经有国内企业开始行动了。就在记者参观不来梅港的那天晚上,赵航宇接受完采访,又要开车去机场接国内江苏来的一个代表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