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2011年度热电行业十大热点新闻

2012-01-05 10:50来源:中国热电产业网关键词:热电厂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全球最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CDM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

3月7日,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网工程CDM项目在联合国EB成功注册,成为国内首批在联合国EB成功注册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也是全球成功注册年减排量最大的该类型项目。该项目的成功注册为集团公司CDM项目开发又增添了新的类型,为后续同类型项目的CDM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自2008年2月正式启动直至最终注册历时三年之久,其间开发工作面临诸多困难。集团公司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突破重重障碍,终于成功注册。该项目预计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超过一百万吨,碳收益较为可观,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使项目单位经营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七、推进中国热电联产与分布式供电的发展

21世纪初期20年是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十五"时期的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虽然十分紧张,但电力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罕见的。其中2006年一年就新增装机1亿KW,为世界电力建设史上所未有。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电力市场需求将维持十分旺盛的态势。初步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需电量增长平均将达7.8%,发电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可望达到10.6%。到2010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将达8.5亿kw左右,而全社会用电是在3.6万亿kwh以上,届时发电设备综合利用小时可降到 4300小时左右,标志着电力供应总能力与总需求在宏观上进入平衡状态,为电力的稳定可靠供应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我国电力建设将是任重道远。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15年期间,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在4500-4700万kw,加上小机组和超期服役机组的更新改造,平均每年建设规模将达5000万kw以上。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国需要发电装机容量在12亿kw以上,电量在5.6万亿kwhc 上;相应需要发电用煤18亿吨,天然气400亿立方米;同时电力建设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严峻,预测届时火电CO2排量达46亿吨,SO2达3000 万吨;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电力的这种巨大需求,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是经济发展本身规律的必然,也是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主要发达国家在重化工时期,都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物为特征的。在上世纪100年里,拥有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但消耗了世界60%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我国现阶段也进入重化工阶段,然而却已不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条件。现在中央及时提出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其能源体系,就显得尤为及时与重要。

在能源系统中,调整一、二次能源结构,将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的二次能源的比重越大,其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也即电气化程度的高低是能源利用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世界银行对人均GDP大于400美元84个国家的统计分析,用电占到能源总量消费35%的国家,其每一美元的GDP产值消耗为0.5-1kg标煤,而用电量只为18%的国家,其产值能耗为2kg标煤。而在发电系统中,热电联产(包括热、电、冷联产)是在目前已商业化的,可大规模实现能源转换的技术中转换效率最高的,将热能、电能联合生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得当分配,各取所需,是科学用能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天然气供应管网的发达和电力网的高度发展,以及新能源发电的兴起与推广,使得以"效益规模"为法则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逐渐将形成为"能效优先"原则上的一种重要发电供能形式。

在我国电力发展中,对于热电联产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自1952年我国第一台2.5万kw高温高压热电厂投运至今五十多年来,热电联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全国单机6000kw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容量已达到4813万kw,占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4.6%,从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热电联产容量280万kw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11.9%,比火电装机的增长速度9.8%高2个百分点多。热电联产有力的促进了发电能效的水平的提高,节约了能源。根据日本海外电力调查会2004年海外电气事业统计显示,中国2002年电厂的热效率为40.36%,仅低于日本的41%,远高于美国的33.1%,这得益于热电联产机组的贡献。如果没有热电联产,按照凝汽发电计算,2002年我国电厂的发电煤耗为356克标煤,比先进国家的煤耗约高出60克标煤左右,其相应的热效率只有34.5%。然后,把我国热电联产机组中供热部分的热能利用计算进去,电厂整体的能源转换效率就达40%以上。初步测算,热电联产与纯凝汽相比,在我国每年节约的能源在3000万吨标煤以上,相应也减少了CO2和SO2等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若采用小锅炉供应同等热量,热电联产节约的煤炭达到4500万吨上。总之我国重视发展热电联产在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世纪初,分布式供电系统在我国广泛应用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天然气在能源利用中比重的不断增加和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以及规划了不少的引进LNG项目,还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发电的兴起,使容量在数千瓦到5万千瓦的分散在重要用户附近,向一定区域供应电力、热力和冷源的分布式供电系统也逐渐的增加。一批燃气-蒸汽,热、电、冷联产的机组开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到2004年,在上海已建成8项6528kw,连同计划建设的共13项16808kw;北京市已建3项 5467kw,连同拟建的共14项66285kw,还有广州2项1847kw,连同拟建共11项67257kw等等。上海市、北京市还组织力量制订了"上海市燃气空调、分布式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规划"及编制了"建筑物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分布式能源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也组织起草相关文件,组织对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的研究,编制了《北京市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要点》(讨论稿),为分布式供电系统顺利健康发展准备了条件。最近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城市供热规划,推广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热电煤三联供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提高热源综合利用率。

我国能源工业"以煤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这一基本方针,是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特点的。在这一基本格局下,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其能源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1世纪初期20年是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十五"时期的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虽然十分紧张,但电力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罕见的。其中2006年一年就新增装机1亿KW,为世界电力建设史上所未有。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电力市场需求将维持十分旺盛的态势。初步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需电量增长平均将达7.8%,发电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可望达到10.6%。到2010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将达8.5亿kw左右,而全社会用电是在3.6万亿kwh以上,届时发电设备综合利用小时可降到 4300小时左右,标志着电力供应总能力与总需求在宏观上进入平衡状态,为电力的稳定可靠供应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我国电力建设将是任重道远。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15年期间,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在4500-4700万kw,加上小机组和超期服役机组的更新改造,平均每年建设规模将达5000万kw以上。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国需要发电装机容量在12亿kw以上,电量在5.6万亿kwhc 上;相应需要发电用煤18亿吨,天然气400亿立方米;同时电力建设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严峻,预测届时火电CO2排量达46亿吨,SO2达3000 万吨;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电力的这种巨大需求,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是经济发展本身规律的必然,也是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主要发达国家在重化工时期,都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物为特征的。在上世纪100年里,拥有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但消耗了世界60%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我国现阶段也进入重化工阶段,然而却已不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条件。现在中央及时提出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其能源体系,就显得尤为及时与重要。

在能源系统中,调整一、二次能源结构,将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的二次能源的比重越大,其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也即电气化程度的高低是能源利用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世界银行对人均GDP大于400美元84个国家的统计分析,用电占到能源总量消费35%的国家,其每一美元的GDP产值消耗为0.5-1kg标煤,而用电量只为18%的国家,其产值能耗为2kg标煤。而在发电系统中,热电联产(包括热、电、冷联产)是在目前已商业化的,可大规模实现能源转换的技术中转换效率最高的,将热能、电能联合生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得当分配,各取所需,是科学用能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天然气供应管网的发达和电力网的高度发展,以及新能源发电的兴起与推广,使得以"效益规模"为法则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逐渐将形成为"能效优先"原则上的一种重要发电供能形式。

在我国电力发展中,对于热电联产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自1952年我国第一台2.5万kw高温高压热电厂投运至今五十多年来,热电联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全国单机6000kw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容量已达到4813万kw,占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4.6%,从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热电联产容量280万kw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11.9%,比火电装机的增长速度9.8%高2个百分点多。热电联产有力的促进了发电能效的水平的提高,节约了能源。根据日本海外电力调查会2004年海外电气事业统计显示,中国2002年电厂的热效率为40.36%,仅低于日本的41%,远高于美国的33.1%,这得益于热电联产机组的贡献。如果没有热电联产,按照凝汽发电计算,2002年我国电厂的发电煤耗为356克标煤,比先进国家的煤耗约高出60克标煤左右,其相应的热效率只有34.5%。然后,把我国热电联产机组中供热部分的热能利用计算进去,电厂整体的能源转换效率就达40%以上。初步测算,热电联产与纯凝汽相比,在我国每年节约的能源在3000万吨标煤以上,相应也减少了CO2和SO2等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若采用小锅炉供应同等热量,热电联产节约的煤炭达到4500万吨上。总之我国重视发展热电联产在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世纪初,分布式供电系统在我国广泛应用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天然气在能源利用中比重的不断增加和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以及规划了不少的引进LNG项目,还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发电的兴起,使容量在数千瓦到5万千瓦的分散在重要用户附近,向一定区域供应电力、热力和冷源的分布式供电系统也逐渐的增加。一批燃气-蒸汽,热、电、冷联产的机组开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到2004年,在上海已建成8项6528kw,连同计划建设的共13项16808kw;北京市已建3项 5467kw,连同拟建的共14项66285kw,还有广州2项1847kw,连同拟建共11项67257kw等等。上海市、北京市还组织力量制订了"上海市燃气空调、分布式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规划"及编制了"建筑物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分布式能源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也组织起草相关文件,组织对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的研究,编制了《北京市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要点》(讨论稿),为分布式供电系统顺利健康发展准备了条件。最近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城市供热规划,推广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热电煤三联供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提高热源综合利用率。

我国能源工业"以煤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这一基本方针,是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特点的。在这一基本格局下,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其能源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八、开辟特大型热电联产企业供热新模式

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余热集中供热技术项目——利用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供热技术研究及工程运用项目,在我国特大型热电联产企业大同二电厂成功试运行。4月27日,该技术工程项目通过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山西电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7家科研机构、院校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专家们认为,该技术项目是一种新型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模式,节能、环保、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属国内大型火力发电厂的首次规模化使用,具有推广价值。副市长郝月生出席评审会并讲话。大同二电厂是山西省最大、华北电网第二大火力发电企业。该厂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国内没有超临界大型发电机组集中供热改造经验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对超临界机组和其他机组进行了集中供热改造,目前年供热能力达1000余万吉焦,供热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从2010年6月起,该厂与国电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研究,采用热泵机组供热技术,回收利用9、10号两台超临界660MW机组辅机循环冷却水系统30℃左右的低温余热,将60℃左右的城市热网回水加热到90℃左右,在极寒冷期再利用厂内现有热网首站中的汽水换热器将90℃左右的热水进一步提高到120℃左右,向大同市区供热。这项技术使大同二电厂一个供热季可回收循环水余热130.27MW,不仅大幅度减少了能耗,而且可新增加供热面积200多万平方米,为大同市区提供了绿色、节能、稳定、高质量的热源保障。同时一个采暖期可节约标煤约7万吨,节水约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7万吨。大同二电厂厂长王志成说,采用余热回收集中供热技术,是我们节能减排迈出的重要一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提高,为这项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利用做好示范工作。

九、我国将建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证券时报10月14日讯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委昨天发布《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称,“十二五”初期将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此外,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意见还明确,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意见指出,中央财政将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给予适当支持,各省、区、市和重点城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具体支持政策,给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一定的投资奖励或贴息。就上网问题,意见强调,各地和电网企业应加强配电网建设,电网公司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纳入区域电网规划范畴,解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并网和上网问题。

十、成本飙升亏损加大 山西太原供热企业纷喊“痛”

10月19日,太原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对省城集中供热的推进工作进行了视察。随行中记者了解到,今冬,省城集中供热扩网1040万平方米已成定局,而今冬的供热工作也将于11月1日准时启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受煤价大幅上涨和电厂热价上涨的双重影响,供热成本与供热价格已经严重倒挂,供热企业直呼“受不了”。

太原市城乡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太原市现行居民热价为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每月3.6元,供热价格在北方15个采暖城市中处于最低水平。今冬,太原市的供热燃煤招标价为每吨750元,较去年每吨增加146元,今年8月8日,省物价局批复太原市热电联产热源出厂价格由20元/吉焦上涨至27.5元/吉焦,以上因素导致太原市供热成本进一步大幅上升,预计太原市供热企业今冬政策性亏损将达到10.6亿元。

以太原市热力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承担着523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占省城总供热面积的52.5%,涉及43.6万户居民,166万余人。在2009年太原市的供热价格调整之前,该公司的供热成本和供热价格已经严重倒挂。热价调整后,电厂热源价格仍然占到调价总水平的70%(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超过50%),导致该公司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今年8月8日,省物价局下文,上调太原市热电联产热源价格,直接导致该公司全年增加购热成本8756万元。而今年燃煤涨价后,需增加购煤成本8760万元。再加上电价上调、利息上涨、热源厂进行脱硫除尘系统改造等,今冬,该公司预计政策性亏损将超过4亿元。

除了太原市热力公司,承担着75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太原市城北热力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的是太钢电厂的热源以及焦化余热,虽然不存在燃煤涨价的压力,但因为供热补贴政策不明确(该公司究竟属于集中供热还是区域供热)不到位、热源涨价等因素的影响,该公司目前也处于亏损状态。太钢电厂热源价格由20元/吉焦提高到27.5元/吉焦,单此一项,就迫使该公司新增经营性亏损3312.3万元。再加上电价上调、人工费上涨、银行利息上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测算下来,该公司今冬的经营性亏损将达14557.9万元。

供热成本和价格倒挂的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供热企业面前的一座大山。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对此,有供热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应该加大热价补贴力度,并及时落实到位,同时对供热燃煤的价格出台政府指导价。据了解,在我省晋中、吕梁、长治、朔州等地,供热燃煤都处在低位。如晋中市规定供热燃煤实行限价,最高为450元/吨(含运费);长治市为380元/吨(不含运费);朔州市为300元/吨……

供热企业面临亏损压力,今年的供热价格会否因此而有所调整呢?在当日召开的会议上,太原市城乡管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今年热价肯定不涨,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启动和推进热价调整工作,总的原则是“居民出一块、企业担一块、政府补一块”。明年,热价会不会上涨,还是个未知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厂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