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综合正文

海上风电产业从贵族变身平民

2012-01-06 12:4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场龙源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5月18日,首艘海上风电800吨全回转起重船正式交付使用。该起重船装备全回转海工吊机和荷兰IHC公司生产的S-800液压打桩锤,按照国内沿海水文条件特别订制,可广泛适用于我国潮间带、浅海区域施工作业,是目前国内起重量最大、打桩能力最强的潮间带海域作业专用船舶。

打桩工艺:误差率千分之二以内

有了专业设备不代表能把活儿干漂亮,龙源电力的探索仍然一波三折。前两次的打桩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本应垂直竖立的基础出现偏差,误差率超过了行业标准,根本无法满足风机正常运行的技术要求。有国外专家对龙源电力的施工工艺提出质疑,认为龙源电力目前无法将误差率控制在千分之六。

而龙源电力专家反复研究后认定,通过优化的施工工艺及扶正装置,可以控制桩的垂直度,于是龙源电力开始了第三次单桩沉桩。

8月13日,经过两个多小时、三千多下液压冲击锤的敲击,龙源海上建设团队将50多米长、5米直径、几百吨重的单桩基础打入了地下40多米的位置,最终将垂直度误差率控制在了千分之二以内,这标志着龙源电力掌握了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基础核心技术。

从此以后,龙源电力工程建设队对单桩技术工艺继续熟练,每一锤用多大的力、如何根据地质情况精确计算和调整垂直度逐渐驾轻就熟。

海上风电:贵族产业变为平民产业

单桩沉桩技术使龙源电力可以把海上风电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张钢对本报记者说:“国外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3万元,龙源可以控制在1.6万元左右,并且还可以继续降低。”

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和试验,龙源电力逐步掌握了我国潮间带海洋、水文地质及气象特点,基本摸清了包括近海风电在内的海上风电建设难点、风险、技术要求及解决的途径,拥有了一套施工装备,掌握了一套施工工艺,积累了海上风电开发的人才、技术、装备、经验等优势,为大规模建设海上风电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施工方案,工程造价大幅下降。随着建设规模的上升及龙源振华海洋工程公司自升式吊装船、液压冲击锤等新型装备的陆续投入,海上风电施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说:“潮间带风电工程造价大幅下降,原来的贵族产业现在已经成为平民产业了。”

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500万千瓦,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沿海各省、区、市开展海上风电规划,重点开发江苏、山东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海上风电建设。随着龙源电力建成中国最大海上风电场以及首轮大丰潮间带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的完成,龙源电力将从试验、示范阶段走向大规模开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龙源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