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电力血脉 活了盐碱滩

2012-02-03 14:20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山东电网就爱难舍比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四,山东潍坊港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一大早,潍坊港副总经理李灵效就来到码头,这天有10艘货轮来港口卸货。

“一切正常,不用过来了。过年好!”工作中,李灵效接到潍坊供电公司滨海供电部王海涛的电话,询问春节期间码头供电设备的运行状况。李灵效回答得底气十足。

很少有人会把潍坊算作山东省的沿海城市。实际上,这个城市的海岸线有140多千米,从市区向北50多千米就是渤海湾。但这里没有浪漫的沙滩海景,而是一片寸草难生的盐碱地。2011年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诸如寿光蔬菜等货物,不必再取道烟台、威海出海,而可以直接从潍坊港运往大连、韩国等市场,节约运输成本。潍坊港也成了潍坊供电公司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码头上,9台高达20米的红色门座式起重机最显眼,就像一群巨人稳坐在码头上。巨大的“手臂”从船舱里“抓”出一斗煤炭,缓慢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一泻而下。煤炭、铁粉等货物,堆成十几米高的黑色“小山”。

春节前,王海涛和同事们多次来潍坊港检查设备,都是联系李灵效。

潍坊港节前的最后一次供电设备特巡是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港口的气温达到零下13摄氏度,天阴沉沉的,海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远处隐约可见一排风力发电机的影子。海风呼啸,推着海浪拍打着防波堤。码头一侧有一座砖红色二层小楼——潍坊港的配电室。这是王海涛和同事们最牵挂的地方。

这天下午,李灵效早早地等在港口。王海涛、袁延平到后,与他一同走进配电室。整齐的两排馈线柜内,红色或绿色的小灯不停地闪烁,液晶屏显示着设备运行状态。

王海涛认真查看每个指示灯和显示器,不时扳动几个按钮,查看设备保护装置是否正常,手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录着。他告诉记者,潍坊港所用的供电设备比较新,出现问题的情况比较少。

尽管如此,王海涛还是放心不下。他回头叮嘱潍坊港的电工吴立国:“春节期间有人留守吧?一定要经常看看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记录。如果有什么问题,马上给我们打电话。”

李灵效拍着王海涛的肩膀,对记者说:“我和王工是老相识了。他们每个月都来查看一次设备。如果我们在用电上遇到什么问题,一个电话,他们马上就到。”他说,潍坊港之所以能开足马力生产,多亏了供电公司的支持。

之前,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潍坊滨海地区的电网非常薄弱,677平方千米土地上只有3座110千伏变电站。开阔的盐碱滩上,想看到一根电线杆都不容易。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以来,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到盐滩上安营扎寨。有人质疑:“连草都栽不活的地方,怎么能栽得住企业?”

留住大企业投资,供电配套也承担重要责任。潍坊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规划,斥资9亿多元加快滨海地区电网建设。潍坊港也因此受益。2011年1月,一条10千伏专线拉到了潍坊港,港口的变压器也增容了。

李灵效算了一笔账:变压器增容前只能供3台起重机用电,还不能满负荷运行,港口一个月的吞吐量只有30多万吨。增容之后,9台起重机全部满负荷运行,月吞吐量达到90多万吨,经济效益提高了两倍多。港口最初还租过柴油机组发电,每月的费用都在20万元左右。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支出减少了,用电也更可靠了。

设备全部检查完时,天色已经暗了,海风吹得更有劲了,码头上的起重机还在工作。港口直到1月22日才休息,又为9艘进港的货轮卸了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山东查看更多>电网就爱难舍查看更多>比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