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郑平
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实施。这些投入和探索在我国氢能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从当前实践看,多数地区的氢能发展呈现迟滞之态,尤其在绿氢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不及预期。各地的发展思路趋于同质化、模式单一,普遍追求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希望在生产、应用、装备制造等各方面共同发力,缺乏根据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定制化的氢能发展策略。同时,大部分地区的氢能发展依赖化石能源或副产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氢能在能源绿色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很多氢能应用场景的逻辑难以成立,导致部分地区陷入发展目标不明确的窘境。
针对国内氢能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本文对一些典型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潜力做一梳理,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提出差异化的氢能发展建议。
氢能发展规模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主要的氢能市场之一,根据国家能源局所发布报告的统计,2024年我国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同比增长约3.5%。从供给结构看,和世界其他地区相似,我国氢气生产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煤制氢占比56%,天然气制氢占21%,工业副产氢占21%,其他来源占2%。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煤制氢技术路线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工艺也比较成熟,但其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山东、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等地,是重要的制氢地区。
在消费端,氢气主要应用于甲醇与合成氨生产及炼油等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支撑了氢气市场的稳定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报告,2024年,甲醇生产用氢占比27%,合成氨生产用氢占比26%,炼化和煤化工领域用氢分别占比16%和11%,其他领域约占20%。石化化工产业比较聚集的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及部分沿海地区,目前都是主要的氢气需求市场。在交通运输领域,氢气应用目前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虽然目前各地的氢气发展规划重点是交通领域,但在实际情况中,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规模还并未显现出来。氢气的其他应用领域包括用绿氢帮助钢铁、冶金等行业实现深度脱碳,不过由于受用气成本较高的限制,这些领域的应用还主要处于试点示范阶段。
我国氢能发展整体区域特点
近年来,多个省市和地区将氢能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纷纷推出不同程度的氢能发展规划。在具体实践上,各地的发展模式有较多共同性,也有所差异。本文着重分析一些典型地区的氢能发展特点。
为分析方便,本文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将目前氢能发展的典型地区分为三大类(见表)。
三北地区:资源丰富,有望规模化低成本供氢
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煤油气资源丰富、化石能源制氢占比大、副产氢丰富,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绿氢制取潜力。
同时,这些地区的氢能本地需求市场相对有限,如何提高本地消费需求以及加强储运设施建设以促进氢气外输,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整体来说,这些地区离我国主要的氢能应用市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有一定距离,氢气的运输、储存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影响氢气的流动性和应用效率。从储运角度来说,内蒙古等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距离东部氢能应用市场相对更近,有望更快实现供需市场对接。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链体系较完备,是氢基产品的重要需求市场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产业链完善,具有丰富的工业基础和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尤其在工业、交通、建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氢基产品应用潜力。此外,这些地区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环境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该地区交通发达,适合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尤其是沿海港口城市,有可能发展成为氢能贸易和跨国合作的重要枢纽。
尽管该地区是氢能消费大市场,但目前氢气的供应大部分依赖外部,尤其是灰氢的供应。如何实现本地绿氢的自给自足并降低对外部灰氢的依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地区具备发展海上风电制氢的潜力,例如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同时,该地区分布式能源发展迅速,可逐步探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
中部及部分西部地区:灰氢资源丰富,从灰氢向绿氢转型面临挑战
中部和部分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多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煤化工和钢铁等产业较为发达,灰氢和副产氢资源丰富,氢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存在较大转型压力。该地区地处连通我国东西部的交通枢纽地带,可在未来的氢气储运和区域性氢能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典型地区氢能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上述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导致整体市场需求不稳定,上下游不通畅,发展速度受限。主要挑战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导致各应用场景推广受限。这直接导致氢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产业链成本高昂,即使单个环节,如绿氢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但整体上仍然面临系统挑战。
绿氢生产成本高。目前,绿氢的生产成本虽已逐年大幅降低,但相较灰氢成本仍然较高,主要受制于绿电价格和电解槽的规模化发展不足,如何利用当地低成本的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还面临电力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制约。目前,绿氢生产成本在个别地区已经逼近灰氢成本,但整体还未能实现经济性和大规模应用。
灰氢向绿氢转型难度大。灰氢产业具有成熟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且成本低廉,相较绿氢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但灰氢严重依赖煤炭或天然气,面临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实现绿氢替代时,会涉及到已有的供应链利益,如何实现绿色、低碳的氢能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技术瓶颈。在氢气存储、运输和燃料电池效率等领域,目前的技术仍未达到规模化、具有经济性的商业化应用水平,结合应用场景的技术开发相对滞后。
各地发展模式缺乏差异性。尽管各地都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但在早期发展模式和重点领域方面普遍缺乏差异化,不同地区的氢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趋同,多局限于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优势互补不明显,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氢能产业区域发展建议
为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本文研究提出我国氢能产业区域发展建议(见图)。
三北地区
三北地区是全国氢基能源的重要供给地,是当前制备灰氢所需原料的主要来源地,同时也具有大规模制备绿氢的潜力。在全国和地区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需从氢能产业链各环节谋划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
重点在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以及技术进步,加强绿电本地消纳,促进大规模绿氢生产与应用,提升绿氢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替代现有的灰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延伸及市场需求提升,三北地区未来有望在全国乃至中亚、西亚和日韩地区的氢能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更大地区的低碳转型提供绿氢方案。具体建议如下:
推动大规模绿电制氢。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推进绿电制氢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降低进入门槛,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绿氢领域,提升绿氢生产能力。加大对绿氢生产设施的投资建设,提升绿电制氢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绿氢生产成本。
构建区域氢能市场,促进绿氢与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的结合,推动就地消纳。发展本地氢能应用市场,逐步实现氢气的就地消纳。例如,推动氢能在当地油气、化工、煤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加大绿氢替代灰氢的力度,推动本地经济转型升级。同时,规划和布局跨区域外送市场及相应的通道建设。
加强跨地区合作,完善氢能储运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东部市场对绿氢的接入。建设跨区域的氢能配送和贸易体系,特别是打通西部地区和东部市场之间的储运网络,同时,因地制宜加强其他氢基能源(如氨、醇)的生产和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华北和东北地区加强与京津冀及其他东部地区在氢能产、储、运、用等方面的全产业链合作,推动氢气在区域内的流通和应用,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发展氢能多样化应用,助力产业转型。除了推动氢能在石化化工和交通领域的应用,还应加快探索氢能在建筑、电力、钢铁冶炼、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将氢能作为电力脱碳与全社会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支持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另外,还可根据地区特点,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氢能应用项目。例如,在新疆等地发展氢能与农业的结合,在甘肃、青海等地推动氢能与旅游业结合,创造多元化应用场景。
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可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加速氢能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加强技术创新与资金支持,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加大对绿氢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电解水制氢、氢储运、天然气掺氢、园区内氢能高效综合利用、交通和发电领域的燃料电池技术等领域的突破。通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资源,构建技术研发平台,支持技术进步。
丰富氢能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工业、建筑、交通和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在工业方面,推动氢能在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的应用,提高工业园区内氢能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提升行业绿色转型水平。在建筑领域,加强天然气掺氢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在交通领域,可以加速氢燃料和醇类燃料汽车的推广,推动氢基产品在公共交通、物流、港口等领域的应用。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积极发展氢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联动,推广氢能存储与对电网的调峰技术,促进能源多样化应用。
推动本地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本地绿氢生产的规模,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制氢、陆上分布式风光制氢等。适度超前建设加氢站和加醇站,尤其是沿海港口和工业园区周边,支持氢/氨/醇储存、运输技术研发与应用,确保氢能消费市场能够得到稳定供应。同时,加快氢基产品运输管道建设,优化储氢和输氢网络。
促进氢能产业协同与区域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中部及部分西部地区)的合作,促进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建立跨区域氢能产业合作联盟,优化氢能生产、储运、应用等方面的产业链协同,推动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氢能互通,加速本地区绿氢对灰氢的替代,同时,提升本地多能互补能力,加强能源安全。例如,京津冀地区加强与内蒙古、东北等资源富集地区的绿氢供应链合作。
发展氢能国际合作与港口贸易。利用沿海地区的港口优势,推动氢能国际贸易,开展氢能跨国合作。尤其是在液氢、氢基能源等方面,推动国际合作与市场对接,加强氢能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构建全球氢能产业链。
中部及部分西部地区
中部及部分西部地区的氢能供给大多以煤基氢气为主,存在较大转型压力。需尽快规划和实施绿氢替代,丰富本地应用场景,并发挥自身在连通东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尤其是在跨区域氢能运输和市场化推广方面,与毗邻的其他能源基地和潜在绿氢资源丰富地区联合形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氢能供应链体系。同时,考虑到该地区副产氢较为丰富,可以为转型期的氢能发展提供低成本的氢气来源,适宜示范多种应用场景,培育消费市场,不过要考虑煤基氢气与绿氢的平衡,尤其要注重提高绿氢在市场中的占比。具体建议如下:
丰富本地氢能应用场景。鼓励氢能在化工、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氢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氢能应用场景,为大规模氢能应用创造条件。加强氢能在钢铁、冶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资源型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加大氢气储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氢气储运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尤其是在化肥、煤化工、钢铁等氢能高需求行业的周边,超前布局氢气基础设施,为氢能应用提供可靠支撑。
建立跨区域氢能合作和供应链体系。为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东部市场建立跨区域氢能供应链合作,利用天然气管道、铁路、液氢储运技术等手段,打通氢能供应链,降低氢气运输成本。此外,可考虑建设液氢、氨、醇等氢基能源供应链,形成跨省市的合作。
逐步降低煤炭依赖,加强绿氢应用,深化经济的低碳转型。加快利用本地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并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提升绿氢生产和利用比重。可通过与内蒙古、甘肃等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合作,利用清洁能源制氢,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助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度脱碳。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上旬刊)第5期,作者供职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版权所有,如需转载、使用或翻译成其他语言,需经本刊同意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贸易战背景下,中越地理位置可能成为深层次能源合作的基础。(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罗佐县)中越两国山水相邻,双方经济社会联系交往紧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近年越南通过大力推动对外开放、依托人口红利和接纳产业转移等手段成功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准确把握有利条件和战略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习
6月21日,亿华通发布了《关于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及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的公告》。根据公告,张国强先生、宋海英女士、戴东哲女士、宋峰先生当选为亿华通非独立董事,纪雪洪先生、陈素权先生、李志杰先生当选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张红黎女士当选为公司职工代表董事;全体董事一致同意选举
2025年6月18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代码:080506TK)专业排名结果如下: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迈入提质增速新阶段——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主论坛观察近年来,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氢能以其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等特征,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加速以“未来能源”的身份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
6月23日,氢动科技广东氢动“氢车万里行”启动仪式隆重举行,珠三角-粤西示范线常态化运营,政企学研多方代表齐聚,共促氢能冷链运输规模化发展,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物流转型树立实践标杆。在“氢车万里行”的车轮滚滚中,一条连接珠三角与粤西的绿色冷链动脉正焕发勃勃生机。本条线路主要开展珠三角区
6月24日,华电包头氢能科技公司与内蒙古丰洲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推进的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项目的正式投运,标志着又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项目成功运行,为包头市工业领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该项目是继与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的示范项目后,氢能公司在工业天然气掺烧
2025年6月19日,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通过《清洁工业协议决议》及《电网自主倡议报告》,旨在推动欧盟工业脱碳进程并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清洁工业协议决议》核心内容该决议聚焦工业部门的绿色转型,提出以下措施:能源成本降低:通过《可负担能源行动计划》推广清洁能源,目标到2030年将欧盟能
日前,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安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安阳市“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显;安阳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工业领域低碳氢应用场景名单。三一氢能有限公司两大标杆项目——“氢基低碳冶金与保护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与湖南涟钢联合实施)与“绿电制氢加氢一体站及氢交通示范项目”成功入选。这标志着三一氢能在推动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助力高碳行业深度脱碳方面取得实质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5日,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相关信息显示,中核汇能吉林能源通榆绿色氢基能源一体化项目化工部分通过备案。单位名称为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208178万元,计划开工时间202512,计划竣工时间202812。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整体规划年产180万吨/年绿色甲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0日,吉电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吉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吉远(四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49.2亿元建设梨树绿色甲醇创新示范项目。根据公告,该项目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新能源部分规划布局风电装机规模40万千瓦,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配套建设
6月21日,浙江省台州市市委书记沈铭权到明阳集团调研,并与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在上海举行会谈。张传卫首先感谢台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明阳集团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他表示,台州拥有绝佳的海洋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明阳集团高度重视与台州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序推进产业先行目标,积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21日,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电股份”)发布《关于拟投资建设梨树绿色甲醇创新示范项目的公告》。公告指出,吉电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吉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吉远(四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梨树绿色甲醇创新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9.20亿元。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8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氢能产业分为两个阶段发展任务:一是2025至2030年为起步发展期,建成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1-3个百兆瓦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建成1-3个氢基绿色船舶燃料加注港口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进入6月,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双方博弈持续升级,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中东局势骤然紧绷,地缘政治风暴瞬间席卷全球原油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截至目前,中东局势仍陷于紧张漩涡中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中国氢能产业跨越经济性拐点、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国氢科技锚定产业发展需求,产品战略持续演绎,推出“氢涌卓瀚4000”回应市场期待,引领行业打开发展应用新格局!01“氢涌卓瀚4000”PEM大型化引领者“氢涌卓瀚4000”是国氢科技“氢涌卓瀚”大型产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6月26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出席会议并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发表重要讲话,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主持大会。张传卫在发言中指出,明阳傍海而生、向海而兴,三十多年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有幸成为广东建设海洋强
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136号文"),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式告别政府定价时代。在136号文撕开补贴温床的裂痕中,中国海上风电正上演着史诗级的双重突围:向东,是水深超45米的深远海战场,造价每千瓦1.3-1.8万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迈入提质增速新阶段——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主论坛观察近年来,在全球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氢能以其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等特征,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加速以“未来能源”的身份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工业领域低碳氢应用场景名单。三一氢能有限公司两大标杆项目——“氢基低碳冶金与保护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与湖南涟钢联合实施)与“绿电制氢加氢一体站及氢交通示范项目”成功入选。这标志着三一氢能在推动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助力高碳行业深度脱碳方面取得实质性
6月23日上午9时28分,中能建兰州新区绿电制氢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兰州项目”)首次运行,10时58分负荷升至30%,相关性能参数正常,达到既定目标,制氢设备首次运行一次成功,正式产出氢气。兰州项目使用一套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成套装备,包括电解槽、分离撬块、纯化撬块以及水碱箱等配套设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5日,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相关信息显示,中核汇能吉林能源通榆绿色氢基能源一体化项目化工部分通过备案。单位名称为通榆湘通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208178万元,计划开工时间202512,计划竣工时间202812。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整体规划年产180万吨/年绿色甲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0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六横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六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中明确:支持氢能产业发展。鼓励开展清洁能源制氢、储能、厂区氢能车辆应用等一体化示范场景应用,对企业发生设计研发、制氢设备、厂区氢能源车辆购置、租赁等费用给予30%,最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风光制氢绿色化工一体化一期项目和内蒙古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风光制氢绿色化工一体化二期项目撤销。公告显示,内蒙古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提交的内蒙古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风光制氢绿色化工一体化一期项目、绿电制氢二期项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