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在“围观”和争论中重启中国核电

2012-02-15 09:1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核电站核电项目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望江事件表明:“后福岛”时代的中国核电如果依然期盼在“树静风止”后能获得舆论“一边倒”的支持,未免过于幼稚,要知道,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更重要的是,中国核电业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去“一边倒”支持核电的情况并不正常,它会成为我们埋下“定时炸弹”的一个诱因。且终有一天,这样盲目的支持会演变为盲目的不支持。所以,盲目支持对中国核电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实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核电需要在阳光下发展,中国核电也需要在阳光下重启。阳光下的核电发展可能会慢一些,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但它会是更健康的,也更受公众欢迎的!

我认为,望江事件的发生与中国核电重启并没有整体冲突。中国核电业界不要成为惊弓之鸟,一有争论就吓破了胆。就目前来说,所涉及彭泽核电项目还只是个案,完全可以通过个案解决。即便扩大至内陆核电,目前真正待建的电站也只有三个。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真的只是“一家之言”,国外内陆电站也建了很多,中国内陆核电有什么特殊的危险之处(譬如水源问题),完全可以继续探讨(前不久,另一位学术泰斗陆佑楣院士不是在本报撰文建议建设内陆地下核电站吗?他提出的利用水库解决水源问题无疑也是一个重要选项)。何祚庥院士身份特殊,他说的很多专业问题,一定都达到了专业的高度。但即使如此,我依然认为,纵然权威如院士,表达的也只能是“相对真理”。因为:第一,再高端的技术问题也是可以讨论的;第二,技术的安全性永远是如何把握好度,我们要选择的实际上是一个度的圈定;第三,一个项目的可行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它还包括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有鉴于此,我希望何文的发表只是引导我们探求终极真理的一个步骤,以此将中国的核电争论引向一个更高层次,也希望各方都能站出来畅所欲言(有别的院士能站出来唱对台戏就更好了),让群众都来“围观”,看热闹,评头论足,从而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在场”力量。

中国的能源安全需要发展核电,发展核电需要确保安全,这已经成为国内主流共识。“3、11”事件并没有改变这样的共识,恰恰相反,它强化了这样的共识,并促进这样的共识真正落地。希望望江事件也能起到这样的积极效果,并为中国核电的重启加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