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能资源预报体系亟待建立

2012-02-29 09:21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风能风电场风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挥气象优势,力促风电并网

问:如何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使风能预报在风电并网调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振斌:除了开展风能数值天气预报,提供高质量的风能数值天气预报公共服务、专业服务外,气象部门还可以通过与电力企业的合作,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等信息及时提供给风电场、电网等企业,提高风电场、电网等电力设施对灾害性天气防御能力,有效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近期,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下,气象部门正在积极推动风能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体系和风能数值天气预报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风能预报服务能力。

问:气象部门的数据目前使用情况如何,是否有助于风电发展?

杨振斌:在我国风电发展从起步到目前飞速发展的各个阶段,气象部门的数据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3年,国家启动了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气象部门利用全国2400气象站历史资料,完成了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得到我国陆地风能资源丰富区域的宏观分布;在此基础上,自2006年起,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支持我们开展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建立了包含70米、100米和120米共400座测风塔的全国风能资源观测网,开发了具有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该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去年年底,完成了全国陆地风能资源精细化评估,获得全国陆地1公里水平分辨率的风能资源立体图谱,全国陆地7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利用量为26亿千瓦,近海(水深5-25米范围)7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亿千瓦,基本完成了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

这些普查、详查成果已经充分服务于各级政府,应用于风电发展规划制定,同时也服务于风电开发企业,在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众所周知,风电场的建设,需要经过资源评估、选址、测风、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设等环节,基本建设周期是两年半左右时间。这其中耗时最长测风期,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目前,我们建设的400个测风塔,已经积累了两年的测风数据,所以,对于风电开发企业来说,利用我们的数据建设风电场就可以节省至少一年的测风时间。

新生事物尚有难题待解

问:在您看来,目前我国风能预报有哪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杨振斌:风电预报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能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