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华能北京热电厂点“緑”成金

2012-03-06 11:56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关键词:热电厂华能火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5日讯有人说,她像一件都市艺术品,有人说,她是一曲 “后现代”探戈……不管怎么说,她在大家心目中都成了中国火电领域的一张名片。

2月27日下午,采访团走进央企活动第二站,记者一行来到华能北京热电厂(下称北京热电厂)。在一座足足有三层楼高的大铁罐前,工作人员用随身携带的文件袋罩住一根出气管,打开阀门,上方嗤嗤腾起白雾,瞬间文件袋里便出现了一种白色的固体。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未经处理的干冰。记者们立即围拢过来,纷纷按动快门,外围还有许多记者无法靠近,只能垫着脚尖将相机举过头顶一阵狂拍。其阵势绝不亚于娱记面对明星大腕。

本报记者趁此机会也抓了一小块放在手上,有一种冰凉的感觉。这种“神秘”固体非常柔软,轻轻一捏就会变形。放在水杯里顿时冒出更大更浓的白雾。工作人员提醒,千万不要盖上盖子,否则会发生爆炸,放在手里也不能时间太长,否则会有刺痛的感觉。结果弄得大家又是害怕又是紧张。

这种“神秘”固体有一个大家熟知的正式名字叫二氧化碳,当前因是温室气体而成为人类共同的威胁。而北京热电厂却因此受益,靠捕集和出售这种温室气体而出名。

给北京热电厂冠以“明星企业”这样的称号一点都不为过。作为中国电力行业和华能的“窗口”电厂,其建成以来,到此考察参观的宾客始终络绎不绝。这其中,既有国内外政要,也有行业专家和新闻媒体。虽然他们所看到的北京热电厂各不相同,却从中读懂了同一个信息——其对环境保护孜孜不倦的追求。

谈到北京热电厂在创新方面的特色,该厂原厂长、刚刚履新的华能科环部主任蔡洪旺,以及现任厂长杜成章均如数家珍。通过他们的介绍,记者了解到,中国火电企业许多开创性的探索,原来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近年来,华能提出打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 ‘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形成了独特的“红”、“绿”、“蓝”三色创新文化,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如今,华能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的发电企业,位居世界500强第276位,今年,华能有望进一步晋级,登上全球最大发电企业宝座。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华能集团大力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根据该公司规划,到2020年,集团清洁能源比重要达到35%。与此同时,华能还不断探索,投入巨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北京热电厂可谓 “生而不凡”,这家位于北京东郊高碑店的电厂含着“金钥匙”降生。自规划之日起,除了供热、供汽、供电之外,还肩负着为北京申办奥运会做接续准备的任务。

出于此种考虑,其做初可研时,北京环保局就提出了不设灰场、采用低硫煤和与污水处理厂一同建设的要求。该厂于1995年4月开工,1999年6月建成投产,承担着城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管网30%的供热和70%的供汽任务,以及全市10%的供电重任。

与一般电厂不同的是,北京热电厂不仅拥有国内领先的热电联产技术,率先采用液态排渣和飞灰复燃等技术,而且副产品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是国内燃煤电厂第一家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及工业化应用的企业,首期工程二氧化碳年捕集量3000吨,其85%的二氧化碳都被回收,纯度高达99.99%,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

据介绍,继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之后,北京热电厂还将“点泥成金”,利用城市污泥发电。此外,热电冷三联供计划也在实施过程当中。这些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大大减少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传统燃煤电厂一直被视为污染源,但北京热电厂和首都城市,是如此地和谐相处,难怪有人说,他们如同一对跳探戈的舞者,亲密发展,快节奏地共同步上了“世界级”的舞台。在全国其他燃煤电厂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北京热电厂不但没有出现亏损,而且多年持续保持盈利,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厂查看更多>华能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