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海上风电技术先行 应做好技术储备

2012-04-05 09:26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企业风电施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国家能源局主办的“中荷海上风电交流会”上,与会专家给国内风电企业提了个醒:欧洲10多年的海上风电发展经验未必能完全复制到中国来,国内风电业应学会“扬弃”,明白“技术才是硬道理”。

不能重复别人的错误

由于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等特点,近几年欧美国家开始把风电开发的重点转向海上风电。截至2011年,欧洲有15个海上风电农场,发电能力超过100兆瓦。根据德国政府的规划,德国海上风电未来将占到整个风力发电的25%。

“中国发展海上风电不能重复欧洲过去所犯的错误。”来自荷兰的新能源专家浦爱柏说,“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海上风电的国家,10多年来有经验也有教训。相对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建设成本大,建设环境复杂,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几年前,欧洲某知名风机厂商的两兆瓦海上风机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批电机绝缘故障问题,被迫维修更换。”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十分丰富,近海浅水海域资源可开发量约两亿千瓦。国家已经提出海上风电发展目标,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然而,欧洲海上风电发展对中国虽有参考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值得遵循。例如,欧洲海上的情况同中国差别很大,欧洲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他们设计的生存温度就是零下25度,但在中国这远远不够。

最难啃的骨头是技术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风电企业,截至去年底,龙源电力风电控股装机容量855.6万千瓦,全球排名升至第三位。公司总经理张钢感慨,“探索海上风电开发之路,最难啃的骨头就是技术。”

如潮间带滩涂地质松软,用脚在滩面上轻轻踩几下,本来看似坚硬的滩面就会液化成“浆糊状”,重型机械在滩面上毫无立足之地,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他们研制了专门用于潮间带风电施工的浅吃水可坐滩平底驳船,使潮间带风电施工由不可能成为可能。

去年5月,适用于潮间带及浅海风电施工的800吨全回转起重船投入使用,这种专用船舶可使海上风电由小规模试验进入规模开发阶段。据称,这些专用设备的研制,可使海上风电建设成本降低约25%,而正在研制中的自升式吊装船等新型设备投入使用后,海上风电施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风电施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