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机组招标标准之变:从每千瓦报价到度电成本报价

2012-06-06 09:07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风电机组招标体制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汽车采用上述定价模式,一定会被认为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风电机组招标体制却以此为衡量指标。报纸、网站甚至研究报告一谈到风电,都会采用主流1.5兆瓦、2兆瓦风电机组的每千瓦造价代表价格,就像根据汽车的排量确定价格一样。

排量1.6L的汽车价格是10万,排量2.0L的汽车价格是15万……

“最低价”招标体制造成极大浪费

三一电气总经理吴佳梁对风电机组按额定功率报价的体制颇有微词,并指责这种评价标准不仅过于简单粗放,而且造成了风场资源、风电场投资和电网建设等自然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吴佳梁对记者说:“当前的以风机额定功率为依据的最低价中标原则,导致大量价格低廉、质量低下的风电机组中标,充斥已建成的各个风电场,造成风电场发电能力不足、故障频发、运行效率低下。”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他给记者出示了一个案例:同样是1.5兆瓦机组,没有经过优化设计的最低价机组中标,而价格稍高的两款优化机组落败,但三者每年的发电收益相差超过1亿元。(见表1)

“由此可见,当前部分已建成的风电场实际上并未充分发挥其发电潜能,对于稀缺的风场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吴佳梁对记者说:“最低价中标的招标体制和风机产能的急剧扩张,引发残酷的价格战,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3兆瓦以下的风机价格,由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一路下跌,最近市场的报价更是逼近3500元/千瓦,致使风机制造商毛利率大幅下滑,全行业普遍亏损,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是有安全边际的,超出正常范围的成本压缩,只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

度电成本报价利好行业

在《关于我国风电设备招标体制的思考》一文中,吴佳梁提出,应尽快实行“度电成本报价”体制。所谓度电成本报价,简单来说就是,风电机组寿命期内的总发电量除以总投资,按照这个数值报价给开发商,开发商再选择度电成本最低的风电机组。

目前,中国陆上风电开发成本大约在0.45-0.6元/千瓦时,风电在电力结构中比重的逐步增加,恰恰是建立在风电度电成本已接近火电成本基础之上,即从经济角度具备了产业化开发价值。由此类推,设备招标体制也应以预期度电成本作为设备中标的主要依据,即根据风场实测的风频曲线,各个厂商估算其投资设备的年发电量和总投资,继而推算其设备的预期度电价格,并对业主做出发电量承诺,由此作为评标依据,价低者中标。

据记者了解,提出度电成本报价的企业不止三一电气一家,而且欧美国家的“谈判制”风电招标,度电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因为这可以直接准确衡量风电场的投资收益并引导设备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

可操作性是关键

风电机组每千瓦造价一目了然,而度电成本要结合功率曲线、可利用率、预期发电量、可靠性、风场资源等因素在20年的寿命期综合计算,既加大了工作量又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在实际中有没有可操作性?

其实,度电成本的计算并非新事物,国家能源局组织特许权招标项目时,中标原则是开发商报电价,低者中标,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必然要计算风电场的度电成本。

应记者要求,三一电气就某一风电场给出了其度电成本报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机组查看更多>招标体制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