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安德鲁-斯皮德:中国水电热潮之影响分析

2012-07-12 10:09来源:环球企业家 安德鲁-斯皮德关键词:水电建设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过去一年来,中国政府再度重启水电建设的热潮。其原因一方面来自提高能源供给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来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愿望。尽管动机本身都合情合理,但是水电项目实际操作的方式,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中国现在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水力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拥有最大规模的装机容量。截至2011年底,中国水电(601669,股吧)装机总容量达到220吉瓦,比上年同期增加15吉瓦,截至今年四月底,又进一步增加了10吉瓦。政府计划在2020年达到400吉瓦。建设水电站方面最具有吸引力的地区是云南和四川境内的长江上游。在过去三个月,中央政府批准了六个大型水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吉瓦。

澜沧江沿线也在计划梯次建造八座水电站,其中四座已经建成,总装机容量9吉瓦。在怒江沿线,中国计划建造十三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吉瓦。这些计划因为遭到当地环保组织抵制,曾于2004年陷于搁置,但是在2011年2月被重启。

大型水电站可能造成的问题,在世界各地都已经有了充分的文献记载,中国也不例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多面的:包括对陆地和水生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地质不稳定地区的泥石流灾害,蓄水区工业和生活垃圾淤积问题,以及植物腐败和建造过程中大规模使用钢筋水泥产生的温室气体等,大部分水电站的建设都涉及移民。

在环境方面,持续建设大型水电站暴露了中国能源政策的深层次矛盾。中国政府看上去好像是在致力于减少火电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是另一方面,大肆建设水电站的过程中,也会在其他方面加剧环境负担。

另外一层矛盾来自于越来越变幻无常的降水,水力发电机组毕竟要靠河水来驱动。去年,中国中南部地区遭遇重旱,尽管仍有新水电站投产,全国水力发电量还是减少了3.5%。其中三峡水电站发电量减少7%。南方的广东,广西,云南等省持续出现旱灾,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的局面。与此相反,中部地区降雨量偏高,导致该地区五月份水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加78%。这促成了全国水力发电量同比上升。中国雨量分布的反常,可能与全球性气候变化有关。

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另外一层影响,可以从中国各大江河的发源地看出来。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冰川总规模正在萎缩,且还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最后,冰川融水数量减少。这些现象将会进一步降低中国各大水电站的可靠性,最终导致水力发电量的逐年下降。

最后一层矛盾本质上是国际性的,涉及水电站对澜沧江,怒江流域临近国家的影响。这些水电站对下游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每年河水流量的下降,尤其是在水库蓄水期间流量下降,水质下降,河水季节性变化周期改变,洪水季节的流量和沉积物数量下降,水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下降。中国未能与邻国签订任何河道管理条约,这也给中国寻求与其它国家合作解决双边问题带来了负面影响。

中国在国际上寻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的努力,可能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注意力,但是水资源的使用策略在东亚地区却更加受人关注,这不只是涉及中国国内。中国需要新的水资源开发战略,要更加侧重于小型能源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转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建设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三峡水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