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我国核燃料产业化发展透视

2012-08-03 14:34来源:中国核工业报关键词:核燃料核电产业中核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新一轮核电发展高潮的来临,各国纷纷增加了对核燃料产业的投入,在开发新技术和扩大产能的同时,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并把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在国际核燃料市场中的份额作为核燃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对于中国来说,核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核燃料处理问题仍是制约中国核电发展的瓶颈。在中国经济地位日益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今天,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中国仍尚未完全成熟的核燃料产业带来不小冲击,中国该如何规划?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念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实现核燃料产业化发展才能降低燃料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而从现实意义来看,核燃料产业化发展问题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我国核燃料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核燃料产业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业,担负着为国防建设服务和保障核能发展的双重任务。在经历为国防建设服务、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核燃料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保障国防建设需要的同时,为核电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燃料保障。

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燃料产业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其主要优势表现在:第一,核燃料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完整。除乏燃料后处理外,我国核燃料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多数环节实现了工业化,能够满足国防建设和当前核电发展的需要。第二,天然铀生产和核燃料加工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目前,核电高性能燃料组件的生产制造实现国产化,燃料组件的总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第三,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五”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核燃料企业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大多数企业已经摆脱了过去长期亏损的局面,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第四,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在核燃料产业各专业领域我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燃料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然而,与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核燃料产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在技术层面上,核燃料加工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品牌。我国核燃料组件的加工制造技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国产化停留在来图、来料加工状态,一些关键原材料(如燃料包壳及格架等)还要从国外进口。由于核燃料组件的设计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没有自主品牌,这也成为我国核燃料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原因之一。在管理体制上,我国核燃料产业管理体制封闭,缺乏活力。现阶段,我国核燃料产业的管理体制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军工体制。投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上较多地强调军品的特点和封闭性,缺乏活力。而在核燃料产业内部,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活动的单位分属于不同法人的企事业单位,各单位的运行机制不同,单位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上下游之间流通环节不畅,影响了产业的长远发展。此外,我国大多数核燃料企业地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核燃料产业化的进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燃料查看更多>核电产业查看更多>中核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