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公众了解核电安全 为新建核电项目“鸣锣开道”

2012-08-23 10:08来源:中国核工业报关键词:福岛核事故核电项目秦山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以来,我国核电在经历日本福岛核事故冲击造成的停顿以后,逐步走向重启的态势日益明显。在我国核电发展进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公众核电科普宣传教育,架起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桥梁,值得深入思考和行动。

业界普遍认为,加强公众核电科普宣传教育,让核电真正走进公众,让公众真正了解核安全,对于新建(在建)核电项目能起到“鸣锣开道”作用,对于已经运行的核电项目能起到“保驾护航”作用,对于中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能起到“摇旗呐喊”的作用。

事实上,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在我国曾经出现的“抢盐风波”,折射出当前国内公众核电知识的匮乏和公众核电科普宣传的不足,也凸显了老百姓对“核”的无端恐慌心态和渴望得到正确的核电科普教育的期待,彰显了加强公众核电科普宣传的紧迫性。

国家核应急委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如何拉近核电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公众对复杂的核安全、核应急知识较为容易地掌握?在“核电专家的公开讲座”、“举办大型科普展览”、“近距离接触核电站”、“纳入国民日常教育”四个选项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国民日常教育”。

我国的公众核电科普宣传教育,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和积累,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局面,仍有包括健全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科普培训、进行开放式宣传等多个方面工作亟待完善。

健全完善法规体系

我国实行三级管理核应急体制,即国家、核电站所在省级地方政府和核电厂,而承担核电站周边主要应急工作的县级地方政府却不在条例规定之内。一旦发生事故,当地政府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相关信息处理情况,可能会因延误时间而带来失控。根据日本核应急情况,核应急响应一般在30公里半径内。因此应突出核电厂所在地方政府在应急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和经费保障功能,核电厂附近公众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在法规、政策、措施中也应有明确具体的实施措施。

加强特殊人群科普培训

目前,我国的省级和县级核应急委员会,一般都由同级政府一把手出任主任委员,由相应的同级政府部门一把手担任委员。随着政府换届和正常的干部交流,一些不熟悉核技术和核应急工作的领导干部,被充实到各级核应急委员会和相应的专业行动组。这些人是核应急的“骨干人群”,也是平时公众核电科普宣传教育的“特殊人群”。其次,核电站附近烟羽区范围内的县、镇、村、社区、村民组长这支公众核电科普宣传教育队伍,加上核电站所在地教育系统教师、卫生系统医师,也是公众核电科普宣传教育的“特殊人群”。此外,省、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是当地公众信赖的“精英人群”。

要十分重视这些“特殊人群”在公众核电科普宣传中的影响力,每年重点进行核电科普知识的培训。这样就能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作用。

开展开放式直观性宣传

核电站对普通公众来说是十分神秘、封闭的,一般情况下很难近距离直接接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公众对核电的误解。因此,核电企业应适度开放,对于一些非要害区有选择性地开放,让公众能够得到体验式的参观。为更好地做好公众参观接待,核电企业也应规范接待管理,配备专门的人员和设备。同时针对不同的接待人群制定不同的接待方案,产生有针对性的培训效果。如:针对少年儿童参观者就要培养他们的感知认知能力,寓教于乐、学教结合;对普通成人公众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核电发电原理并着重宣传核电的安全性能;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参观者则要深入详细的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核电的安全保障措施及核电站的管理水平、运行业绩、环境保护与监测等情况,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合理有说服力的回答,实现良好互动。同时,坚持“公众开放日”活动,从原先的“管理区”深入至“二道岗”、“保护区”参观,切实让公众感到“与核为邻”是安全放心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福岛核事故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秦山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