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刘铁男:探索我国能源科学发展之路

2012-08-27 13:49来源:经济日报关键词:能源电力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强国富民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只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能源作为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崛起的重大问题,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进行战略定位,科学谋划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深刻剖析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进一步阐述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

未来能源之道:绿色能源(图片来源网络)

①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能源工业走过了辉煌的10年,为经济社会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刚刚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上升,能源供应保障任务将更加艰巨。同时,能源问题还是一个国际问题,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渐提高。地缘政治、过度投机、热钱炒作和垄断经营深刻影响着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能源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气候变化博弈的焦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紧迫任务。

10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翻一番,居世界第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127%和214%。石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居世界第四位。电力装机突破10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是前50多年的总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节能环保成效显著,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1%。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超过9000万吨油当量,西北、东北、西南及海上4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基本形成。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千万吨煤炭综采设备、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特高压输电技术等居世界领先水平。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用能条件极大改善,农村电网全面升级改造,解决了3700多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我国能源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一,国际能源资源竞争加剧,世界能源格局加快调整。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能源资源高消耗模式难以改变,能源消费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加速东移,全球能源供应将长期偏紧,能源市场波动加剧。主要国家围绕能源资源的控制权,在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地缘政治乃至军事安全方面的较量将更加突出。北美地区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促使欧美等国家加快调整能源战略,力求抢占新一轮能源变革和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导权。

其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7.5%。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2.6吨标准煤,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三分之一,未来能源需求还将大幅增长,即使以世界最先进的能效水平实现现代化,消费总量仍将再翻一番,碳排放也将明显增加。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透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海上运输风险加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其三,能源效率明显偏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的粗放特征还没得到根本性改变,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其四,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我国资源分布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能源密集型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矛盾突出,大规模、远距离能源输送压力日益增大。城乡能源基础设施和用能水平差距较大,农村能源建设和服务薄弱,消除能源贫困、实现能源普遍服务任重道远。

其五,体制机制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科技创新体制不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封闭低效,尖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基础薄弱,原创性成果较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设备和材料仍然依赖进口,能源产业总体上大而不强。能源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价格机制尚不完善,能源行业管理薄弱,体制约束已成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主要障碍。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与挑战,既是由国际能源竞争格局、我国生产力水平及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也与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密切相关。为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提高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开采加工转换和使用效率,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