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市场正文

上海抢摊软件 信息产业“点亮”东方明珠

2012-09-14 11:37来源:中国电子报关键词:软件网络通信智慧城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立足于临海区位优势以及金融、商贸服务业和文化创意方面的产业优势,近几年上海重点发展既面向国际又面向内需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取得了非凡成果,犹如璀璨的东方明珠,熠熠生辉。

2012年上半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171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其中,软件产业经营收入96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298.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6家企业入选2012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戴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上海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的强力催化剂,其“引燃”效应生动诠释了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理念和宗旨。

政策先行营造优良产业环境

不论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欧债危机,抑或是严峻的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戴海波介绍,“十一五”期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了从新技术领域到支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密集、效益较好的产业之一,有力支撑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是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爆发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实现经营收入3075.24亿元,是2006年的2.5倍;这一年,实现增加值1106.21亿元;这一年,11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是自国发18号文发布以来上市企业最多的一年。当前,上海市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038家,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广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

2012年3月15日,上海市率先出台了配合“国发4号文”的《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26号文”),近期还将出台《上海市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专项奖励办法》、《上海市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一定规模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核心团队专项奖励办法》。

戴海波认为,“26号文”确定了上海市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基本路线:未来,上海将聚焦高端、扶优做强、分级支持,以应用驱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转型发展,不断创新。

同时,上海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之一,制定了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振兴工业软件专项行动方案、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出台了国内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首部地方性法规。

无论是设立政府专项扶持资金、规划空间合理的产业园区,还是建立公共服务机构、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上海市都积极投入其中,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

从第一个部市协议的签订到如今的4大园区联动发展,全国最早一批软件园之一的上海浦东软件园已经闯出了“浦软”的知名园区品牌。总经理张素龙介绍,早在1998年浦东软件园就敢为人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上海浦东软件园联合其他省市园区成立了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

云聚天下。位于上海创智天地园区伟德路的“云海大厦”吸引了一批自主创新为特色的云计算企业,楼上楼下皆为云海。两年前上海市经信委才批准成立的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以杨浦创智天地为核心,聚集了IBM亚太云计算中心、VMWare、甲骨文、中国电信等云计算龙头企业,“云海大厦”也成为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的标志性地标。

成立20多年的上海市市北高新园区,从老工业区转型为新兴信息技术企业聚集区,最近3年先后被上海市经信委授予“上海首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基础软件产业基地”和“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称号,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5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软件查看更多>网络通信查看更多>智慧城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