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综合正文

中国风电走出去的新探索

2012-09-26 07:15来源:中国能源报 傅玥雯关键词:风电场风电项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经历了从‘施工走出去’到‘设备走出去’,但因其技术瓶颈,无法形成很好的产能,缺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的‘走出去‘是技术服务、设计咨询、规划、中国标准走出去,可以很好地发挥技术优势,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能源发展‘把脉’,从思想根源影响最高决策层,直接参与项目所在国的中长期经济战略的制定。”黄河对本报记者说。

放眼全球,亚非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诉求日益强烈,而经济的发展是以能源发展为前提和优先,很多国家纷纷提出自身的经济发展规划、能源发展战略等。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埃提出了“绿色经济和发展”,“正是立足这些项目所在国的自身发展要求,我们为他们量身打造发展规划。我们希望能将中国的技术和经验服务世界人民,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分享我们的技术成果。”黄河进一步向记者说到。

持续深入:带着中国标准“走出去”

记者曾就“走出去”的问题采访过多位中资企业负责人,几乎所有负责人都在为如何带着中国标准“走出去”而烦恼。我国最初的行业标准于建国时沿袭了前苏联的标准体系,时至今日,我国各行各业还在不断建立完善其标准体系,特别是在高端市场竞争中,选用何种标准至关重要。如今,央企在海外面临的现实情况是项目工程一般都是采用西方标准,由西方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央企处于被动局面。

“我国的标准是按部委体系来的,以土建为例,牵涉到电力、水利、交通、建筑、铁道等标准,可谓五花八门。”黄河对记者举例说,“我们在国外推行中国标准时,常被要求出示英文版的中国标准,但国内的翻译工作却大大滞后,水电行业标准至今只翻译了三十本。” “但是我们在阿达玛风电场却实现了先入为主,我们制定了风电场的验收规程规范、风电的自动化控制、风电的并网标准等规则,使埃塞俄比亚新能源领域的标准从一张白纸到了完全可以说是中国标准。”黄河说。

央企走出去对标准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没有深入当地时,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采取的办法是“本土化作战”。集团在俄语区收购了哈萨克斯坦电力设计院,让该设计院来承担俄语区的工作,用以解决语言、习惯、文化、标准等方面的矛盾,集团还准备在西语区、法语区也采取同样的办法,以达到更好的融合。

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介绍,集团是商务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副会长单位,也是标准委员会的主任单位,负责全国各个行业的标准的制定和“走出去”的标准的推广。然而,在记者看来,商会也只是起到协调作用的民间组织,由于电力行业缺乏统一的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中国标准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更多的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其整合力量和效率仍值得反思。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场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