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国核电发展六大政策建议

2012-09-28 10:54来源:财新《中国改革》关键词:核能核电站核事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稳步健康发展核电的政策建议

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核能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对长远发展目标和路线图的论证还不够深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尚未协调配套。我们须谨防核电“井喷”式发展,必须高度强化风险意识,努力夯实各方面的基础,以百年大计、稳扎稳打的战略发展核电。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设定2020年中国核电总量的“天花板”

如上文所说,中国核电实际运行记录尚不足全世界运行堆年的1%。在实践经验尚少的现阶段,绝不能盲目追求装机量增长速度。鉴于中国能源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和倡导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建议首先为核电装机总量设定“天花板”,在2020 年以前保持现有的4141万千瓦。应该在15台运行、26台在建核电机组的基础上,冷静地观察一段时期(很可能至少是10年-20年)。当实际运行经验从目前不足100 堆年提升到1400 堆年时,我们才更有资格谈论中国的核电技术是否足够安全、经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今世界核电产业遭遇重创、很多国家或取消或搁浅核电计划的时候,我们要谨防被内外复杂因素误导,掀起核电“井喷”狂潮。

不能冒内陆核电站建设之风险

关于安全问题,有一条著名的墨菲定律,简而言之“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在中国内陆核电问题上,不能因为“第几代核电技术发生事故概率已低至XX”而心存任何“小概率事件”的侥幸。对于核能这种足以毁灭人类的特殊资源来说,评估核电工程的风险,不仅要看事故发生的概率,更要看事故发生后的后果。

美、日、俄三次重大核事故,残酷地证明了墨菲定律的预见性,展示了“小概率事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所幸前苏联地广人稀、日本福岛地处海边。

中国土地面积只有俄罗斯的二分之一,人口却是它的10 倍。中国内陆地区一旦发生核事故,灾难性后果将不可想像。其危害将远非煤矿塌方、高铁出轨等事故可比,严重而持久的放射污染和心理恐慌,将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生态保护所无法承受之重。

因此,在核能还未达到“已控制、已驯服、已安全”的现阶段,中国绝不能冒内陆核电之巨大风险。

何况,一直被我们当做内陆核电学习、效仿对象的欧美国家,已经出现水资源难题,已经认识到气候变暖大趋势下内陆核电没有前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重蹈覆辙。

严格把关所有在建核电站的工程质量

核电站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选址再可靠、技术再先进,如果工程质量跟不上去,一样会埋下安全隐患。

福岛核事故前,中国一年上马七八座核电站。由于工期不断提速、任务过于集中,很多核电项目出现了人才队伍和施工力量的严重不足。

据业内人士反映,很多建设工地的承包商并没有从事过核电站的建设,抢建之下的工程质量令人担忧。国务院对全国41 台运行、在建核电机组综合安全检查后,已发现一些核电厂以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的防洪能力和抗震能力达不到新的安全标准、部分核电厂未制定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规程、海啸问题评估和应对基础薄弱等安全隐患。

核电工程事关重大,而施工力量的加强、人员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放缓目前26 座在建核电站的建设速度,大力加强核电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严格施工准入条件,严格执行核级质保体系,使当前所有在建核电站严格按照规范,在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施工。同时,也促使近年急速扩张的核电装备制造业及时反思、提高产品质量。

近期将核能应用重点转向军工需要

美国和前苏联核事故之后,均停止了核电站建设,而将核能转向军事应用。

在中国放缓核电建设速度、冷静积累经验的未来一段时期内,应把核能应用重点转向大型海洋船舶和军用舰艇,这既是当代军事发展的需要,又能节约石油、保障石油安全,还可积累核电安全运行的经验。

在海洋行驶的船舶舰艇所需核动力的功率较小(大致为1 万-10 万千瓦),所需的天然铀资源仅为大型核电站的十分之一 甚至是二十分之一。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即使海上石油通道“被切断”,中国自己拥有的天然铀资源也完全可以应对。

大力支持钍铀循环的核能技术开发路线

核燃料长期稳定供应、核废料最小化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当前已建和在建的41 台核电机组,已经使中国核燃料天然铀的年需求量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5%,远远超过了50%这一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原料安全形势已经比石油要严峻、危险得多。

从当前核电站普遍采用的钚铀循环转向钍铀循环,可以大大减轻中国核原料供应和核废料处理压力。中国钍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二,且是铀资源量的4倍-6倍,钍铀循环带来的放射性污染只有钚铀循环的五分之一,比钚铀循环有更高的增殖燃料比,完全可以用热中子堆做成接近增殖的核电站。建议科技部门尽快组织力量,攻关钍铀循环的核能技术开发。

多管齐下填补核电放缓后的电力缺口

核电放缓不会对中国2020 年电力供应和实现减排承诺产生实质性影响。根据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通过“节流开源”、多管齐下弥补核电供应比预期减少后的电力需求,还有很大潜力。

比如,大力提高煤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天然气调峰电站等清洁性能源的综合方案等等,可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