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市场正文

【风电观察】外资风电设备商 撤退?突围?

2012-10-12 09:02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李瞧关键词:风机风机制造商苏司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自2006年以来,我国并网风电装机以87.4%的年均增长率步步攀升,至今年6月达到5258万千瓦,已然跃升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但是在经历了五六年的狂飙突进后,近两年来我国乃至全球的风电行业都进入了明显的减速期,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2011年我国新增装机同比就减少了6.9%。

在产能过剩、并网受限、弃风严重、设备价格下跌、质量问题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整个风机制造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企业发展速度下降、毛利率收缩、净利润纷纷下滑。

以本土风机巨头为例,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96.25%和83%。而与2009年的43家相比,2011年我国风电整机供应商已减至29家。

但显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外资风机制造商的境况要更为突出一些。而在各种“退出”、“收购”传闻及“瘦身”消息的渲染下,每一个外资风机制造商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是继续留在中国还是败走麦城呢?

卖掉工厂苏司兰撤出中国

而内外资的这种此消彼长,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亚洲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苏司兰退出中国市场了。

就在不久前,印度风电集团苏司兰将其在中国的风机制造子公司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转让给了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转让费约6000万美元,双方已经签约。苏司兰集团公司主席图希尔·坦提将之称为“针对中国市场,我们正重新制定战略。”

事实上,其中国战略的大规模调整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去年9月,以“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为由,苏司兰在中国的另一家风机子公司德国瑞能公司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关闭了其在内蒙古包头的瑞能北方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这家曾位居全球前十大风机制造商之列的企业,2007年被苏司兰收购。尽管2008年就在华竖起了其第一台风机,但在过去几年内,该公司在中国仅获得200兆瓦订单。

而早在去年初开始,苏司兰(天津)的退出传闻也不绝于耳。纵然在不断地削减雇员和降低成本,但苏司兰在中国仍然不能扭亏。

针对各种传闻,该公司曾一再声明称,绝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该公司首次启用了华人担任中国区CEO努力争取中国市场,且尝试改变营销策略,与中国风电开发商合作,共同开发海外项目等。

但颓势难掩。其在中国市场的订单和新增装机不断下降,市场也在大幅萎缩。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2011年,该公司在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仅为96.2兆瓦,其市场排名也已然跌至20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占0.5%。

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时,该公司可谓踌躇满志。在尚未卖出一台风机时,就在天津投资6000万美元建立了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000兆瓦的总装厂。

但中国风电的爆发式增长,却并未成为该企业的机会。在短暂的辉煌后,其技术、机型的老化一直都被业内所诟病,而在中国风电快速发展的2010年,其中国区掌舵者缺位竟达大半年。

“前几年主要是国内风机市场供不应求,但这几年国内大批风机制造商崛起,纷纷以性价比抢占市场,而苏司兰的风机又没有太大优势,再加上这两年风电行业整体的情况都不太好,它的订单自然不理想。”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告诉笔者说。

节节败退恩德欲放弃单打独斗

尽管早在1995年进入中国风能市场,并于1998年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生产600千瓦的风机,但这家德国风机制造商恩德公司也难逃节节败退的命运。

根据风能协会的统计,2008年,该公司在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为144兆瓦,占当年新增总装机的2.31%;2009年,新增111兆瓦,市场份额下滑至0.8%;而到了去年,其在中国的新增装机仅为49.5兆瓦,还不到排名第一的金风科技的七十二分之一,且连续两年新增装机都未能进入前二十名。

尽管尚未得到证实,但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由于订单不理想,苦苦支撑的恩德也一直都在裁员减压。

去年10月,该公司向中国及亚洲市场高调推出了其2.5兆瓦系列风机,并为了实现本地化,扩建了其位于银川的整机组装工厂且加大了对东营叶片厂的投资,但到目前为止其市场并不容乐观。

今年4月,该公司发布消息称,在中国获得了一笔30兆瓦的风机订单,到年底前为中国海岸地区的电站安装2.5兆瓦级的风机而据其公开信息显示,这是今年以来恩德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惟一一笔订单,而且据称该订单还来自此前的老客户。

尽管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市场,但自去年以来,中国风电市场持续不景气,风机需求大幅降低,风机价格也不断下跌,整个风电制造行业都比较低迷,恩德亦是如此。

这家一路走来都不紧不慢的风机制造商,终于有些着急了。

事实上,为扩大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西门子、通用电气等风电设备企业已与中国的机械设备制造商成立了合资企业。而认为在没有伙伴的情况下难以在中国市场上生存的恩德,显然想步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的后尘。

早在去年初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恩德就曾表示,“由于政策原因,外国企业很难单独开展业务”,而为了继续扩大在华业务,恩德将在年内在华设立合资企业。而为了在机械制造行业寻求潜在的合作伙伴,该公司还抛出了“恩德愿成立德方占股49%、享受中国本土企业待遇的合资公司,面向整个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的条件。

尽管合资之事随后没了下文,但迫切希望能在中国市场有所突破的恩德并不甘心,并于不久前再次抛出了绣球,并转向了开发商。

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恩德公司总裁JürgenZeschky坦承,由于在中国地区的生产工厂所消耗的资金额极大,因此公司短期内需要一个投资商。

据悉,恩德公司此前正和中国一家独立建设风电站的国有电力公司谈判,双方也已于5月份完成了对对方企业的审核,但时至今日,双方尚无发布确切消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机查看更多>风机制造商查看更多>苏司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