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吴吟:完善措施 防止煤炭市场大起大落

2012-10-12 16:23来源:新华08网关键词:煤炭市场煤炭企业生物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昨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2012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指出,国家将积极引导各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合理组织生产,按照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5亿吨的预期目标,将全国煤炭产量增幅控制在4%以内,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防止煤炭市场大起大落,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煤炭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全国原煤产量35.2亿吨,其中377个安全高效煤矿,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3;全国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45家,产量23.2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山东能源集团、冀中能源集团产量突破1亿吨,亿吨级企业达到了7家。去年,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564,今年上半年又进一步下降到0.356。

他认为,导致煤炭供大与求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高消能产业增幅回落,煤炭需求不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总值同比增长7.8% ,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1-8月,火电、粗钢、水泥等主要耗煤耗电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7%、2.3%、5.9%,比"十一五"以来年均增幅分别下降 6.4、6.4、2.9个百分点。二是水电多发替代部分电煤用量。二季度水电发电量1800.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5.8亿煤炭资源矿业权整合,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费量约1274万吨。三是进口煤大幅增加。世界经济趋缓,国际煤炭需求减弱,国外煤价低于国内煤价,1-8月,煤炭进口同比增加5840万吨。四是煤炭生产维持了较快增长势头,1-8月,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1亿吨。

目前的煤炭形势,总体上符合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调控取向。过去10年来,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约2亿吨,在人均可采储量少、矿井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科学产能不足、生态问题突出的情况下,煤炭这种高强度开采不可持续。钢铁、建材、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不同角度显示其难以再持续高速增长,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煤炭需求增速必然回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客观上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降低煤炭消费强度。

煤炭价格适度回归,有利于缓解煤电矛盾。但煤价过低,煤矿盈利能力不足,将影响安全投入、环境治理和改善民生,不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受影响的还有下游产业。国家将积极引导各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合理组织生产,按照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5亿吨的预期目标,将全国煤炭产量增幅控制在4%以内,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防止煤炭市场大起大落,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仍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规范煤矿生产建设秩序。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证照不全、违法违规煤炭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制止超能力生产,防止煤矿企业以量博利,引发安全事故,扰乱市场秩序;全面清理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违规建设项目,规范煤矿生产建设秩序。

二是调整煤炭企业结构。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矿业权整合,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对有条件的小煤矿实施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三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重点抓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水害等重大灾害防治,继续实施煤矿安全改造重大工程,切实提高职业危害防治能力。

四是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积极推广煤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大力发展煤炭洗选深加工和矿区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等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多元发展、互利共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境外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巩固和发展与主要煤炭资源国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

中国煤炭业“供大于求” 暴利时代或将终结

中国煤炭行业或将告别利润居高的“黄金十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11日在“2012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煤炭生产维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煤炭消费增速放缓,库存居高不下,形成“供大于求”局面。

数据显示,2012年1-8月,中国全国煤炭产量25.7亿吨,同比增加1.08亿吨,增长4.4%。同一时期,全国煤炭消费总量27.1亿吨,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煤炭供应继续增长,但煤炭消费增速放缓。

此外,煤炭库存过高的局面已持续一段时间。截至9月底,中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9032万吨,存煤可用天数29天,同比增加12天;北方七港存煤2509万吨,同比增长了97.9%。

究其原因,吴吟认为,目前钢铁、建材、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难以再持续高速增长,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煤炭需求增速必然回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客观上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也降低煤炭消费强度。

吴吟称,过去10年来,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约2亿吨,在人均可采储量少、矿井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科学产能不足、生态问题突出的情况下,“煤炭这种高强度开采不可持续”。目前的煤炭形势,总体上符合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调控取向。

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像去年煤炭业出现“暴利”的现象不会长久。现代化的能源企业应“以煤为基”,多元化发展。

张有喜说:“现阶段来说,光靠煤炭本身的竞争已经无法满足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全国市场煤价处于低位。10月初,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为每吨635元,比年初下降165元。

为此,吴吟表示,煤炭价格适度回归,有利于缓解煤电矛盾。但煤价过低,煤矿盈利能力不足,将影响安全投入、环境治理和改善民生,不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受影响的还有下游产业。

目前,中国官方针对煤炭行业“转冷”已有对策出台。国家将积极引导各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合理组织生产,按照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5亿吨的预期目标,将全国煤炭产量增幅控制在4%以内,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防止煤炭市场大起大落,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市场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生物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