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报道正文

广西建首座高山风电厂侧记

2012-10-30 18:23来源:桂林日报关键词:风电场广西风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一个个海拔1300米-1800米的山坡上,转动着一台台欢快的“大风车”。这些“大风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高高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中,“缚住”从身边跑过的山风,然后将其转变成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电网。这是记者10月22日登上广西资源县金紫山风电场看到的情景。

如今,金紫山上的大风正变成源源不断的财富,带给资源人民无限的惊喜。

发现“金山”

传说八仙结伴巡游路过资源县时,发现云雾下一片高山草地非常漂亮,便降落在草地上露宿。当晚,八仙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他们睡在一座金山上,金子取之不尽。惊醒时,朝霞已将他们所宿的大山照得金碧辉煌、紫光萦绕,大仙们遂将这座山取名“金紫山”。

从此,许多淘金者根据这个传说,试图在金紫山上采挖到金矿,但均以失败告终。

2006年9月,又一拨“淘金者”来到了金紫山,他们是资源县四家班子的领导。他们发现1300米以上约10里的山梁地带是一个大风口,很适合建设风电场。

如果在金紫山上开发一个大风电场,不就等于将这座山变成“金山”了吗?于是,县委、县政府迅速形成开发金紫山高山风电场的集体决议,县领导多次向上级力争该项目。

2006年10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领导和专家来到金紫山上,发现冷暖气流通过这里几乎没有阻隔,蕴藏着较丰富的风能资源。随后,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在山上建起了测风塔。专家经监测发现:这里年平均风速达6米/秒以上,为广西境内发展风能发电风速最好的地方之一。

风力发电是当今世界新能源开发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发展前景的一种。资源县看上了这种具有清洁、可再生、占地少、不需移民、建设周期短等优势的产业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当机立断将其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2007年,金紫山风电场被列入全国及广西风电场规划,成为自治区、桂林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广西首个高山风电项目。

2009年10月28日,金紫山“十里平坦”高山草场上,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资源县乃至广西高山风电新型能源开发的序幕。

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不料,金紫山风电项目刚一开始,就遇到了3只“拦路虎”:一是要把40多米长的风机叶片送上海拔1300米-1800米的金紫山,必须新修和扩建67公里的上山公路;二是风电接入系统要在高山上安装28公里的线路;三是上网电价过低,差价谁来填平。3只“拦路虎”让投资方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因为其中仅修路和安装输电线路,就需要投入七八千万元,这相当于当时资源县一年的财政收入。

“立志改变贫困山区现状的县四家班子领导,通过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想办法,硬是在短时间筹集了2000多万元,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随后,县里又想方设法,将3只‘拦路虎’陆续拿下。”分管风电项目的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资源县干部群众及该工程的建设者,在高山上历经近2年的风餐露宿,终于迎来了金紫山上的又一道曙光。2011年9月22日至10月,一期风电场33台“大风车”陆续并网发电。一期15万千瓦风电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万吨。

今年以来,二期项目在建设中又遇到许多困难。县四家班子将风电项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缺少资金,政府就想办法筹集;雨水天气多影响工程进度,建设者就利用晴天日夜加班;施工过程遇到麻烦,政府千方百计解决……资源人民以“只争朝夕”的速度,于今年9月30日又将二期风电项目及时并网发电。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南方分公司资源金紫山风电场分公司总经理殷继明告诉记者:“金紫山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仅一期工程每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改善广西的电源结构、提高广西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金紫山风电项目让资源县抢占到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金紫山风电场年产值将超10亿

“金紫山风电场是资源县‘十二五’精心打造的‘五大十亿元产业’之一。目前,三期工程即将上马,四期也在规划中。”资源县委领导告诉记者,“三、四期完工后,金紫山风电场将形成50万千瓦,年产值超10亿元的风电产业。”

殷继明告诉记者,金紫山风电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分四期开发,其中的一、二期66台1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已陆续并网发电。到今年10月下旬,一、二期已并网发电7000万千瓦时,实现税收近1000万元,除满足本地用电,还富余5000万千瓦时向外输送。一、二期目前已产生直接及间接经济效益近1.5亿元。

旋转中的“大风车”,点缀在金紫山的青青绿草和芬芳的野花上。中外游客、驴友们纷至沓来,金紫山旅游逐渐火起来。“金紫山风电场项目的投入使用,已成为促进资源县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成为资源县又一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黄金景观’。”资源县有关负责人说。

金紫山,正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山”!(记者文烨通讯员刘伯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