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随着风电迈向“更高、更大、更远”,混凝土+钢结构组合的“混塔”方案成为高塔大型风机的主流选择。
但必须警惕,混塔结构作为新兴设计,尚缺乏大规模、长周期运行验证,尤其是塔基与过渡段连接部位,长期受风振、沉降、温差影响,极易出现:
⚠ 锚索张力失衡⚠ 塔筒结构错动变形⚠ 塔筒螺栓松动与晃动加剧
这些隐患通常隐藏性强、难以肉眼察觉,若未能提前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前,某风电场经历了一次寒潮,一个主机过渡段突发错动,多系统提前预警,客户及时干预,风机才成功化险为夷。
三大系统协同,构建塔筒“智能防护网”
该风场共有13台风机于2023年12月底正式投运。
全部风机安装智能锚索张力监测、塔筒智能螺栓系统和塔筒晃度监测系统。三大系统协同联动,数据互为印证,形成风机结构“立体安全网”。
✅ 智能锚索张力监测系统 —— 全天候在线监测锚索张力(原理可见混塔监测技术重大突破:智能张力计实现锚索状态精准预警)
✅ 塔筒智能螺栓在线监测系统 —— 实时监控塔筒螺栓轴力变化和松动严重程度
✅塔筒晃动沉降监测系统 —— 动态感知塔基沉降与结构偏移趋势
传感器安装布点—如图中红色标记所示,均布安装。
监测系统图
现场安装图
锚索张力计
智能螺栓
姿态传感器
预警全过程:数据“说话”,险情浮出水面
2024年2月15日凌晨,该风场所在区域寒潮过境。
全场风机的监测数据都有所波动。
但是HP13F号混塔风机格外不同,在线监测系统多项数据同步显示异常:
5#锚索索力下降最多为118.3KN,并且5#锚索索力存在接近10%跳变。
50#智能螺栓轴力趋势明显跳变
塔筒顶部晃动幅度缓慢增大
多点数据集中暴露,明确指向结构存在严重隐患。
现场排查:锚索预警立大功,揪出真正“病灶”
运维团队根据系统预警,迅速抵达现场排查,最终确认:
▶ 塔筒过渡段混凝土结构发生水平错动!
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后果难以预估。
幸运的是:
✅ 锚索系统“第一时间”敏锐预警✅ 螺栓与塔筒监测提供数据佐证✅ 现场快速校正与加固,彻底消除隐患
风机结构状态恢复,运行安全无虞。
原因揭秘
塔筒错动绝对是严重事故隐患,各风场时有报道。
塔筒错动的原因实在是复杂,可以分专题讨论。
但就基于本起隐患的两个现象
一个是寒潮与锚索轴力突变;
一个是13号机组出现问题,其他机组基本正常。
初步推理,认为外因是寒潮,内因是13机组结构存在缺陷(与其他机组相比)
如有不同意见,非常欢迎各位同仁积极对错动问题进行留言讨论,可以从设计、安装、监测等角度提出你的建议。讨论也不局限本起隐患。
经验总结:混塔锚索监控不可缺位
混塔结构虽设计先进,但:
⚠ 缺少真正长周期运行检验⚠ 结构连接与锚固系统仍存在不可控因素
在此背景下,智能监测成为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
结语:看不见的隐患,需要智能锚索7x24小时在线守护
本次塔筒过渡段错动险情,幸好:
✅ 锚索张力系统“开口说话”第一时间示警✅ 多系统协同印证,快速锁定隐患源头✅ 现场高效响应,险情彻底化解
面对日益高塔大型化的混塔风机,实时在线监控、智能化结构预警,是保障安全运行的必备手段。
提前预警,科学运维,才能真正护航风电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浩瀚南太平洋的火山岛国汤加,一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发生。多座金马750kW风力发电机巍然屹立,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力,缓解了这个岛国长期面临的能源短缺困境。而在每座高耸云端的白色塔筒内部,来自中国的关键设备——特固兰塔筒升降机,正如同坚实的“隐形脊梁”,默默支撑着风机的建设、维护与
联合动力思达公司2025年新疆及甘肃地区风电机组定检维护服务框架招标公告第一章公开招标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联合动力思达公司2025年新疆及甘肃地区风电机组定检维护服务框架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206329,招标人为国能思达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能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资金
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凤鸣、天河口、花山、万和、龙泉、朝阳、京桥、龙翔风电场2025-2027年度风机齿轮箱塔上维修框架服务中标结果公告
位于天山北麓的的哈密十三间房“百里风区”,是全国罕见的极端风区。曾经,四季不停的大风叠加夏季超40℃的高温、无尽的沙尘,使得该地区一度被视为“生命禁区”。如今,这里却生长起一片白色的“风机森林”,一台台风机突破“生死考验”,将肆虐的狂风转化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电力。“一个5万千瓦装
--客户面临的挑战--某风力发电项目4MW风电机组叶根螺栓频繁断裂问题亟待解决(螺栓疲劳断裂情况见图1)。机组长期受困于叶根高应力区螺栓的异常疲劳失效,虽已尝试多种监测手段并更换为TTG圆螺母(取得部分改善效果),但始终未能根治疲劳断裂顽疾。频发的螺栓疲劳失效不仅显著推高维护成本,更严重威
6月23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511”高速风电运维船在广东阳江交付,标志着中国海油海上风电运维能力迈上新台阶。这也是中国海油首艘高速海上风电运维船。“海洋石油511”采用双体设计,可提供更好的平稳性和载重能力,船舶总长36.2米、宽10.4米,具备在2.5米有义波高下安全顶靠风机桩柱的能
近日,由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检1号”——多技术融合风机塔筒涂层下缺陷智能检测机器人系统,经过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的严格鉴定,荣获国内领先水平的鉴定结果。这一成果不仅是对该公司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风机塔筒检测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中科合创(北京)科
平原广袤,风拂绿野,安徽亳州道仁风电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项目总计72台风机,采用混塔和桁架塔的差异化配置。其中,桁架塔配备的齿条升降机,成为了解决桁架塔登高难题的关键设备。桁架塔具有运输安装便捷、地形适应能力强等显著优势。但其底部一百余米的开放式环境,对升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与防
面对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带来的强降水冲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以周密部署和科学调度筑牢能源电力安全防线,成功保障机组稳定运行与电力可靠供应。中国大唐广东分公司第一时间搭建防台风防汛应急体系,领导靠前指挥,关键岗位2
第1号台风“蝴蝶”对海上风电场设备及人员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广东、福建区域各项目部闻“风”而动,暂停所有海上作业,对风机基础、叶片及海缆路由开展巡视检查,同步强化海上升压站防风紧固措施,筑牢海上风电设备“防风屏障”。福建区域于6月11日12时顺利完成60
--客户面临的挑战--某风力发电项目4MW风电机组叶根螺栓频繁断裂问题亟待解决(螺栓疲劳断裂情况见图1)。机组长期受困于叶根高应力区螺栓的异常疲劳失效,虽已尝试多种监测手段并更换为TTG圆螺母(取得部分改善效果),但始终未能根治疲劳断裂顽疾。频发的螺栓疲劳失效不仅显著推高维护成本,更严重威
谁能想到,一颗拧在风电叶片根部的螺栓,竟差点引发一起重大设备事故——智能螺栓提前“报警”,避免了一场灾难!案例背景:山里的风电场,隐藏的风险某风电场,20台5.0MW大型风电机组日夜运转。风从峡谷呼啸而过的山脊上,一项“黑科技”正在悄然守护它们的安全——MS9000叶根智能螺栓监测系统。自202
项目背景:法兰变形成验收“拦路虎”风电机组要实现满功率发电(以下简称满发),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导致“不能验收”。某海上风电机组在安装单管桩时,由于管桩倾斜,液压锤非均匀敲击法兰表面造成单管桩基础顶部法兰向下变形(见图3)。变形区域位于90#xB0;方位,有6根螺栓
超声AI扳手助力螺栓的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提升至3%。风电螺栓施拧工具世界性革命螺栓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间接换算轴力反馈)提升至3%(直接轴力反馈)。可节省约三分之二的风电塔筒螺栓和叶根螺栓的运维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螺栓紧固一致性差导致的风机螺栓断裂风险。精准的轴力定
这个小孔正颠覆螺栓世界!全球智能螺栓领军企业不约而同在螺栓上打孔安装测量杆,精准监测轴力,成为高端设备可靠性的关键。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技术演进的必然?小孔,大智慧:全球智能螺栓行业的秘密武器全球智能螺栓的“领军者”,包括英国的Jameswalker和Interbolt,美国的Smartbolt和ValleyForg&B
“洛帝牢风电行业螺栓连接解决方案线上直播”本期活动由洛帝牢紧固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携手打造,本次会议聚焦风电运维关键技术、风电紧固系统重点难点,通过对风力发电机基本结构、紧固件在风电机组中的应用、风电运维中螺栓连接常见问题的讲解与现场答疑,助力风电机组提高可靠性
2020年7月,河北某风电场11号风机发生一起倒塔事故,引发该事故的原因是该风电机组的第一节与第二节塔筒连接处的一根螺栓发生断裂,直接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如能有效的定期对风电场进行高效可靠的螺栓检测,判断风机上每根螺栓的质量,完全可以提前避免事故的发生。螺栓连接作为风力发电机重要装配
摘要:风电螺栓在线健康监测技术目前属于比较前沿技术领域,有多种技术路线和方案,并不被行业广泛认知。本文综合概述风电螺栓在线健康监测的各种技术路线和方案,从功能,性能,安装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述,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比较全面的认知。对于从业者,可以结合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和方
每一款风机产品机型的推出,其配套叶片、塔筒、齿轮、轴承等相关设备也会相应的更新换代,在迭代的过程中,如何发现并解决配套设备在生产、安装、运维等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保障风电机组的“硬”实力?
近年来,全球风电产业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截至2018年国内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210000千瓦,同比增长11.2%,累计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由于我国风电关键技术的研究起步晚,整机设计制造技术高度依赖国外,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风电运维压力逐步增加,风电机组着火、飞车等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风电机组塔筒,作为整个风电机组的支撑系统,对保障风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制造、安装质量不合格,设备巡检、运行维护检查不到位,导致倒塔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客户面临的挑战--某风力发电项目4MW风电机组叶根螺栓频繁断裂问题亟待解决(螺栓疲劳断裂情况见图1)。机组长期受困于叶根高应力区螺栓的异常疲劳失效,虽已尝试多种监测手段并更换为TTG圆螺母(取得部分改善效果),但始终未能根治疲劳断裂顽疾。频发的螺栓疲劳失效不仅显著推高维护成本,更严重威
行业挑战:混塔安全和锚索张力监测当前,随着风电机组向更大容量、更高塔筒方向演进,越来越多项目采用“混凝土基座+钢制塔身”的混合塔筒结构以提升整体稳定性与经济性。在这一结构体系中,锚索系统作为连接地基与塔身的“结构筋骨”,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整机的安全命脉。锚索实际运行中存在四大核
谁能想到,一颗拧在风电叶片根部的螺栓,竟差点引发一起重大设备事故——智能螺栓提前“报警”,避免了一场灾难!案例背景:山里的风电场,隐藏的风险某风电场,20台5.0MW大型风电机组日夜运转。风从峡谷呼啸而过的山脊上,一项“黑科技”正在悄然守护它们的安全——MS9000叶根智能螺栓监测系统。自202
项目背景:法兰变形成验收“拦路虎”风电机组要实现满功率发电(以下简称满发),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导致“不能验收”。某海上风电机组在安装单管桩时,由于管桩倾斜,液压锤非均匀敲击法兰表面造成单管桩基础顶部法兰向下变形(见图3)。变形区域位于90#xB0;方位,有6根螺栓
痛点直击:液压拉伸法-锚栓预紧力不足导致塔筒倒塌风险风力发电的基础锚栓一旦安装完成便成为监测盲区。锚栓是否达到设计轴力、是否因施工不规范而未有效拉伸,在长期运行中是否松动通常无法实时掌握。部分风场盲目相信液压拉伸一拉就准,甚至存在预紧力维护摆拍现象,导致维护流于形式,埋下塔筒倾斜
这个小孔正颠覆螺栓世界!全球智能螺栓领军企业不约而同在螺栓上打孔安装测量杆,精准监测轴力,成为高端设备可靠性的关键。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技术演进的必然?小孔,大智慧:全球智能螺栓行业的秘密武器全球智能螺栓的“领军者”,包括英国的Jameswalker和Interbolt,美国的Smartbolt和ValleyForg&B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