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建议(图)

2012-11-05 09:54来源:科学时报 刘峰 李哲关键词:生物质发电火电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产业选择边界过宽,重点不突出;继续采用“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各地方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明显等。国家应高度关注这些问题,统筹部署,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聚焦重点产业,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尽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先导和支柱产业。

风力发电

新能源汽车

新技术

生物产业

今年5月30日,国务院通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当前,其发展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难题,影响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推进和取得实质性进展。

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如何进一步凝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我国2010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选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重点产业领域,把这些产业领域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这些产业领域已经涵盖了OECD定义的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医药制造和科学仪器等四类高技术行业的全部范围,也涵盖了我国定义的电子及微电子、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海洋工程、医药及医学工程、精细化工等领域。

由于选择的产业领域过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范围都存在很大的交叉,这导致了一系列管理上的困难,包括不同部门管辖权限问题,不同类型优惠政策实施的问题等。同时,这也导致在国家和区域层面都难以集中优势资源,在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如何走出“投资驱动”怪圈

根据课题组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点区域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信息与通讯产业,新材料产业的调研中发现,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沿用“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

主要表现为:产业投资主要用于从国外引进成套的技术和装备,企业主要是利用国内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开展规模化生产,并将大部分产品和服务外销海外市场。这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产业发展的模式基本相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我国相关行业现有技术储备不足、消费市场没能有效启动等等。

如何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掌握共性关键技术,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控制力;形成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服务的持续能力,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