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人物正文

石头情缘——辉县市电业局拍石头供电所员工石家金

2012-11-28 15:33来源:河南省辉县市电业局作者:杨苏勤关键词:新闻中心感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绰号“小石头”,因勤快而出名。参加工作26年来,不知石头真实姓名的电力员工大有人在。他来局里办差,甭管认识不认识的同事,只要碰见他,第一句话就是“石头好”。石头长的水灵,看相貌三十不足,实已四十出头。石头在县城有一个温馨的家,妻子经营的服装店格外红火,女儿又踏进了高校的大门,然而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小石头,自1988年结婚以来就很少回家。贤惠的妻子说:“恋爱初期只知道他叫小石头,如今仍然改不了口,总感觉这样称呼很亲热”,“石头爸爸回家没”也是19岁的女儿在学校打电话时一些温馨话题。

“小石头”名叫石家金。1985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辉县市电业局线路工区,成为一名电建队伍野外作业的正规军。因像娃娃一样天真幼稚,老师傅们觉得好玩,取名“小石头”一直沿用至今。刚到线路工区,可气:他“人小力薄”连一个高压瓷瓶都掂不动;可爱:他“手脚勤快”在工程一线随叫随到;无奈的工区主任只好安排他当了清理施工现场的勤务兵。聪明伶俐的石头,恰逢辉县市电网建设飞跃发展时期,他抓住这一机遇,和师傅们在全市20多座变电站、百条35千伏以上高压线路配套建设上摸爬滚打整整十年。人变壮实了,可“小石头”的绰号没变。十年间,石头精通了输配电安装检修作业技术,并对安规、线路巡视等事项掌握的得心应手,成了工区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电建熟练工。

1995年,由于工作需要石头被调到拍石头供电所,担起了设备管理职务。刚到新岗位,石头立马与同伴融洽到了一起,因供电所人手少,每位同事都是一兼多职,伙伴们只在闲暇时才和石头搭句话。石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并主动要求担起了拍(拍石头)横(横岭)线的线路维护工作。

拍横线全长18.72千米,占拍石头4条10千伏线路的35%。102基杆塔、19座配电台区系着8个行政村1300多家农户。由于线路过长加上环境恶劣,导致线损居高不下,如遇暴风雨雪天气仍有断线事故发生,部分风化线段2至3年必须更换一次。拍横线降损难,也是80年代末动用全局技术骨干深入大山才能解决的问题。为此,该线段早已成了全市供电区内惟一一条谁管理谁头痛的典范之作。

网改期间,为了优化电力投资资源,拍横线的线路和配电台区以直线型贯穿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山脊之间,长期以来给电力设施维护设置了重重障碍。而熟通输配电安装检修技术和线路巡视有丰富经验的石头来说,怎样让该线路正常运行和降损呢,他绞尽脑汁想了个苦办法,就是把月巡制改成半月巡视、抄表一次。因此,在这两个时间段内,他天不亮就起床,用镰刀或斧头凿开一条便道,年复一年沿着线路对电杆、拉线、配电台区等进行拉网式排查。石头说,对穿越在崖巅死角的电力设施,不能远望了之,只有爬着上去瞅一眼心里才感觉踏实。巡视中,对发现的隐患能处理的当场处理,处理不了的一一记录在案。十七年来,经他消除的事故隐患达150余起,期间,重新对年久弧垂较大的部分线路进行了整改,更换风化线路14挡约3千余米。彻底解决该线路跳闸事故的发生。由于石头工作细心,在山区定损8.3%指标范围内降到7.8%,并一直保持至今。

石头说,祖先传下来的规矩,太阳落山后山民吃罢晚饭就关灯。这时,人烟稀少的山谷里显得更加沉寂,静谧的夜伸手不见五指,从零星石屋折射出来的灯光点缀在山坳里,把大山装扮的更加璀璨巍峨。当徒步在崎岖间,偶瞄生存在岩石表面几十年来只有1米多高的柏树,伴着月光映下的轮廓像一个个人影,轻风一吹,浑身长毛、头梢发凉。

屋漏偏遭连阴雨。2009年10月5日,石头去横岭抄表,回到黑沟水村已是傍晚,搁在工作区外的摩托车又突然爆胎。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坳深处,扶着爆胎的坐骑,石家金束手无策,晃晃手机没半格信号,咋办?石头鼓足勇气在漆黑的夜幕下,一脚深一脚浅向上攀爬3里路,才到了一家荒野小店,店主开门一看是石头,就问:快半夜了石头,啥事?石头把爆胎的事叙述后,店主也无能为力,石头只能请求借电话一用,店主连忙说了三个“中”。无奈的石头只好给拍石头乡仅有的一家修车铺打电话,修车师父一听是石头的救援,二话没说带着修车工具进了山…当修车师傅颠簸了一个半钟头赶到时,高兴的石头却禁不住哭了…修车师傅望着石头长叹了一口气说:干你们这一行也真不容易。

回味2010年2月13日的那场雪,石头现在仍心有余悸。14日凌晨调度紧急通知拍海线跳闸,作为巡线员的石头心中一惊:“不好,‘风惚崖’”。风惚崖是10千伏线路通往深山的必经之路,当普遍风力在二级左右时,风惚崖的能达到七八级,晴天稍好,雨雪天及其恶劣。接到指令后,供电所组织了七名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和石头冒雪徒步十多公里直奔风惚崖。路上,风雪如刺,直扎冻得发紫的脸,浸透在衣内的雪水使人浑身发颤。果然是风惚崖,43号和45号之间的一根导线被雪压断,漂浮在空中被风掀的甩来甩去。望着山巅上被冰雪裹着的一排排电杆,像插在雪地里的日光灯管,怎样上杆接线啊。无奈之时,石头急中生智,用手从雪下面挖来柴火,大伙脱掉棉衣围在一起,把火点燃溶化掉敷在电杆上的冰雪。时钟一分一秒过去了,他们在咆哮的风雪中抗争,他们战胜了暴雪的肆虐,他们失去了饥饿的记忆。一根导线、三根电杆,整整6个小时。线路接通了,大雪仍在不停地倾泻,而疲惫的伙伴们拖着冻得僵硬的身躯像雪人样似的消失在齐腰深的雪海之中……,

按工作性质“石头”管电不和山民打交道,他只从变电站10千伏线路出线管到村外配电台区。然而拍石头乡的父老一提起“石头”,人人都会伸出大拇指说“中”。拍石头乡党委副书记牛忠林说:在拍石头,只要是电上事,石头没有一回让我们乡的老百姓不如意。拍石头乡中学校长王金海是这样评价石头的:中学与供电所是邻居,每到寒、暑假开学前夕,他总会抽出时间到学校来,从教室到学生寝室,从教师办公室到教师寝室,认真仔细的对线路和照明设施逐一进行检查,15年来从未间断过。一辈子没下过山的黑凉水村88岁刘文堂老人含着激动的泪花道出了这样一凡话:小伙子沿山腰从俺这儿路过每月最少有两次,偶尔遇见,我俩总会以老乡称呼闲聊几句。那年春节前夕,突然一堆人把明晃晃的铝线和碗口粗的钢管,硬从山崖间拖到山上俺家。后来才知道他叫石头,俺知道,是石头向上头回报说俺这没有电的,是石头让俺一个土淹脖子的老头告别了煤油灯的生活…

在拍石头摸爬滚打了17年的石头深有感触的是,没事就进山里转,那是我的天职,“因为山里不像平原地区那样,如果发生故障出现停电,能及时报修。而大山里通讯工具不便,浑厚纯朴的乡亲们惟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

一幕幕历经坎坷的过去,一串串光影流逝的脚印。六千多个日日夜夜,连一只鸟叫声都听不到。石头是这样形容的:刚来拍石头供电所奇感特美,石头路石头房,山民晒粮在石板上;一年后的体会是:春季乱石干涸一片,夏季踏上烫熟脚板,秋季摸着石头过河,冬季扒着冰石上山;就是这样一名扎根大山的普通共产党员,跟拍石头的山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所长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依旧像矗立在南太行东沿这座莽莽群山上的一块秀石,经受着大自然的考验和洗礼……

 
作者: 杨苏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闻中心查看更多>感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