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分散式风电不限电 开发初战告捷 备战规模化

2013-01-16 09:12来源:中国能源报 方笑菊关键词:分散式风电风电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现在尝到分散式风电开发的甜头了!”见到张晓朝当天,北京的气温达到了入冬以来的极值,但他却如沐春风,满心欢喜写在脸上,兴奋地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作为华能定边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初,张晓朝就开始在陕西省定边县探索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2011年12月10日,狼尔沟一期风电场开始并网调试。经过半年多的调试试运行,2012年6月,他们正式投运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散式风电接入项目——华能新能源定边狼尔沟风电分散式示范风电场。

如今,一年过去了,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迎来周年考。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亲历者张晓朝感触良多。

“分散式风电不存在弃风限电”

“一期9000千瓦装机,正式投产半年发电1200万度,利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张晓朝说。

狼尔沟风电场一期安装6台1.5兆瓦风机,年设计利用小时数约1882小时,年实际等效利用小时数超过2300小时,采用两回10千伏线路送出,6台风机接入榆林西部电网110千伏砖井变10千伏定边线路和110千伏张梁变10千伏明珠线路并网发电,送出线路以当地农网工业及居民用电负荷为主。

谈及一年来分散式风电接入对当地电网带来的影响,张晓朝将之总结为两点好处:

其一,就近接入极大减少了电能损耗。狼尔沟当地运行电网为榆林西部电网,归属陕西地电,最大运行负荷约35万千瓦,无本地装机,依靠宁东电网送入四回110千伏线路供电。分散式风电场投运前,所接入配电网线路的供电方式要经过330千伏—110千伏—10千伏三级降压,以近300公里的距离输送电能向用户供电。分散式风电接入后,这条线路实现了10千伏直供,最近的用户距电源点仅有1.5公里,局部配电网线路综合线损从15%降低到7%以下。

其二,稳定了当地的电能质量。狼尔沟风电场所接入的10千伏线路的供电半径超过20公里,线路负荷较大,末端电压降非常严重,接入点的电压长期维持在8.5-9.3千伏之间,电能质量较差。分散式风电接入后,通过修改风电机组控制程序,使接入点的电压稳定在10.5千伏左右,有效地改善了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张晓朝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农网变电站的设备配置普遍较低,安稳装置、重合闸和保护配置相对低端,且农网的走向是发散性的,因此更像是一个“悬臂梁”,当这条线上的负荷发生剧烈变动时,就会出现线路跳闸断电现象,供电质量较差。而分散式风电接入该负荷线路,恰似注入了一个新的电源点,就地平衡负荷,相当于变“悬臂梁”为“支撑梁”。

正是基于上述利好,分散式风电一经接入,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张晓朝说:“风机切入切出对微电网的冲击很小,潮流的改变很流畅。现在可以真正做到有风发电、无风不发电。配电网出现故障时会影响发电量,但即便如此,还可以两回路轮流送出,没有弃风限电的情况发生。分散式风电接入配电网,经实践运行证明,不会改变110千伏主电网的运行方式,因此调度管理的难度不大。”

一劳永逸,不怕麻烦就有账可算

2011年年底,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文件对于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定义、接入电压等级、项目规模、核准审批等都作了严格界定,清晰表明国家鼓励风电分散式开发的态度。

政策发布至今也已满一年。然而目前看来,尽管有政策鼓励,有尝到甜头的先行者,但分散式风电的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一些开发企业私下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是因为“嫌麻烦”。

从核准流程看,国家能源局在国家层面整体规划,为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将核准审批权下方给地方,但很多地区尚未明确出台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狼尔沟项目进展快,部分原因是由于陕西省明确1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由市级发改委核准,省里备案,因此效率大幅提高。但在很多地方,流程如何简化,仍存政策空白。对开发企业来说,同样是跑项目流程,为了几千千瓦的小项目,花的时间和精力不比5万、10万的项目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散式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