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核电经济性研究

2013-01-17 14:03来源:和讯论坛关键词:核电站核电机组核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进行不同电源经济性比较的研究中,一般以“单位千瓦造价”作为比较基准单位,而上网电价则是按“千瓦小时”讣价。为统一比较口径,应对“单位造价”进行修正[11]。首先以年运行小时5000为基准,引进运行小时修正系数(operatinghourmodifiedcoefficient)=5000/h;其次考虑经济评价期(项目计算期)的选择问题,我国对核电采用25年作为经济评价期,但在项目经济性分析中,折旧计提完成后核电站在剩余寿命的年数内产生的经济效益被忽略,无法反映项目全寿期的真实情形。同时过高的折旧也导致电价成本失真。

a-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

2006年,火电工程项目概算单位造价为每千瓦4251元,600兆瓦的燃煤超临界参数机组的单位造价为4130元/千瓦,风电工程单位造价为每千瓦9266元,决算单位造价为8507元。(单机容量15万千瓦的项目决算单位造价为每千瓦9791元;单机容量7.5万千瓦的项目最低,为每千瓦6023元);水电工程项目概算单位造价为每千瓦5660元,与“十五”期间相比每千瓦下降2332元,降低29.18%;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IGCC工程静态单位造价7000-9000元/kW,预计IGCC电站的投资在技术成熟后能继续下降到6800元/千瓦。表中的年运行小时数在实际运营中会出现波动,如2006-2008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中,煤电为5633、5338、4911,呈现明显递减趋势;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434、3519、3621: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774、7778、7731小时,均大于设计运营小时。

低碳经济下对不同的电源需要考虑外部陈本。目前我国各种发电技术的成本核算、经济分析中没有将外部成本计入核算范围。按外部成本概念的分析,在我国煤电的内外部成本构成中,由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外部成本约为16.32分/KWh,由二氧化碳造成的外部成本约为15分/KWh,两项合计为31.31分/KWh,即未包括氮氧化物、重金属排放等排放物造成的外部成本,就已超过了煤电厂的内部成本。虽然我国煤炭价格和建造成本等比欧盟国家低,但是考虑到未来国际碳交易将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所以二氧化碳成本在我国煤电发电成本的比例将不会低于36%。文献[17]对广东省的火电和核电社会总成本做的比较研究表明,火电的社会总成本为0.50元/千瓦时(其中发电成本0.2V千瓦时,外部成本0.29/千瓦时),核电社会总成本为0.38/千瓦时(发电成本0.33/千瓦时,外部成本0.05元/千瓦时)。

核电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驱动作用

我国是一个投资驱动型增•K模式的国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一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尽管这种发展模式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资源约束条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但是短时期内,特别是在本轮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中,投资依然是主要的和有效地手段。与以往刺激手段不同的是,核电投资成为一个新亮点。

从产业投资角度分析,按调整后的《规划》,至2020年,电力装机达到14亿~15亿千瓦,核电占整个发电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提高到7%,即核电装机占比比2007年版规划翻了两番。按照9万MW(其中在建3万MW)的核电装机容量,隔夜成本1500亿美元/千瓦来计算,到2020年,核电建设总投资能达到9000亿元。如果设备核岛国产化率达到70%、常规岛国产化率80%、辅助设备国产化率90%,预计在此期间,核岛设备市场容量约为1400亿元,常规岛设备市场容量约为1000亿元,而其他辅助设备市场容量约为1000亿元。核电产业关联度很高,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如果进一步考虑到投资的乘数效应,那么核电产业链上的冶金、机电、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将得到巨大的发展[18]。

核能发电是一种安全、稳定而且干净、环保的发电方式。在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逐渐耗竭、全球致力改善温室效应的今天,核能发电不仅是保障能源安全、提高供电可靠度、降低整体发电成本、稳定国内电价,更是解决经济发展与低碳电力需求悖论、建构永续低碳能源系统的最佳发电方式。

我国目前采用了直接管制和征收排污费等手段和措施来调节外部成本,但这些行政或经济手段在调控范围、实施效果等方面都不能替代税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如果择机开征碳税,将对调整能源结构,增加税收收入,改善环境起到良好的作用。碳税收入可用来补偿其他税制改革的资金缺口,也可以利用碳税收入的部分资金建立国家专项基金,比如核电建设基金,以弥补核电建设中巨大的资金缺口。

参考文献:

[1]林毅大.目前的重工业热不符合中国国情[J].当代经济,2005,2.6-7

[2]吴敬琏.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谨防结构调挞中出现片面追求重型化倾向川.经济管理文摘,2004,21:54-60

[3]厉以宁.发展阶段无法避免重工业化[J].煤炭经济研究,2005,10:94-99

[4]张意翔,王红兵,汪涛.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26~32.

[5]魏一鸣等.中国碳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M].北京:科学山版社,2009:58-65.

[6]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I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6-11.

[7]Tapio,P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degreesofdecouplingintheEUandthecaseofroadtrafficinFinlandbetween1970and2001.TransporPolicy,2005,12(1),137-151

[8]马忠海,潘自强,谢建伦,修炳林.中国核电链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研究川.辐射防护,2001,21(1):19-24。

[9]潘自强,马忠海,李旭彤,毋涛,修炳林.我国煤电链和核电链对健康、环境和气候影响的比较[J].辐射防护,2001,21(3):130-144。

[10]刘树杰.垄断性产业价格机制改革研究[J].中国物价,1998,9:5—8

[11]徐大懋.加速发展核电一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J],中国能源,2005,27(8),6-9

[12]陈衬兰.基于工程造价及发电成本的核电与火电比较[J].科技与管理,2005,32(4):5—9.

[13]刘江华,丁晓明.核电经济性分析有关问题探讨.电力技术经济[J]

[15]温鸿钧.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比较及对策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5,26(2):97—105

[16]IEAandOECD—NEA.Projectedcostsofgeneratingelectricity[R].http://www.nea.fr,2005.

[17]王东.广东省核电与火电社会总成本初步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29(1):1~4

[18]杨光,黄文杰.我国核电发展的驱动与约束因素分析川.陕西电力.2009,37(8),5~1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核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