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4.5万亿火电脱硝等市场突进 规划多落实少

2013-01-31 09:42来源:南都网 辛灵关键词:火电厂脱硝PM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规划多但落实少

压力之下,去年国家发布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污染的政策和规划。其中,去年10月出台《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将细颗粒物纳入考核指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此外,还有《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等,以及与之相关的针对垃圾、固体废物、污水、水质等若干规划,提出了诸多目标。

“但规划落实难度很大。”曾与环保部合作但不愿具名的一大型能源基金负责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分析,“若按现行体制,目标很难实现。”该人士分析,比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到新增污染源要双倍替代减少,这就要求加强环评力度,但各地方配套不全。再比如,规划要求重点区域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然而至今还没看到落实的情况,也没有跟进。

“有很多政策不兑现,检测机构严重缺乏,对企业的督导也不够。”广东诚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皓向南都记者倾诉了一肚子苦水。他介绍,该企业为火电厂等改造设备,达到少用煤多发电的目的,但是,没有权威机构检测其改造效能,“广州市有一个计量检查中心,但不专业,仪器也不够,广东省有个节能监察中心,也没有专家不够权威。”由此,节能科技公司与接受改造服务的企业打官司、扯皮的非常多。

环保产业将年增15%以上

怎么办?“管制和市场都亟须加强。”伯尔基金会气候变化顾问喻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整个环保体制都应检讨,加快立法,尽快实现环保垂直管理,加强配套建设,让环保节能企业有利可图。

“除补贴外,要更严格执法、执行更严格的处罚措施,建立更规范的检测配套,让企业有购买环保设备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前述大型能源基金负责人建议,政府要加强考核,让地方党政领导而不仅仅是环保局负有责任。

“最关键的还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法规和管理体系并确保可以实施。”赵立建告诉南都记者,按现行体制和政策,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改变体制则会快一些。刘天皓也表示,希望新一届政府在支持环保产业上有更多作为。

而十八大报告给人以希望。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将其放在突出地位。渤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赵韶秀认为,首入报告的“美丽中国”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最大动力,并将在2013年得到明显体现。

与之相应,环保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与大气污染防治对应,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设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

短期而言,赵韶秀分析,因火电和水泥行业脱硝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关键,也就是防治空气污染的关键,中央也已提出硬性指标,预计脱硝市场将在2013-2014年迎来快速增长,并将担当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角。从长期看,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环保收费制度改革、环境税费改革都将加快推进,并将更多运用市场机制。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亦呼吁加快出台碳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