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能源装备或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

2013-03-06 11:02来源:中国能源报 张子瑞关键词:能源能源装备自动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国家能源局对拟设立的第一批国家能源技术装备评定中心进行了公示。分析认为,这表明主管部门加强能源装备质量管理的决心。而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预示着我国能源装备业从注重数量和规模向注重质量和水平转变。

加强质量管理的既定措施

据了解,首批国家能源技术装备评定中心共有七家,包括:国家能源开关设备评定中心、国家能源绝缘子评定中心、国家能源避雷器评定中心、国家能源电力电容器评定中心、国家能源电线电缆及材料评定中心、国家能源低压电器及电机设备(系统)评定中心、国家能源变压器评定中心。牵头单位涉及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和沈阳变压器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设立国家能源技术装备评定中心是国家能源局加强对能源装备质量管理的既定措施。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为进一步加强对能源技术装备产品的质量管理,我国曾于2012年4月下发《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构建完善的能源装备质量管理评定体系。

该通知提出了几条重要措施:如加强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提高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制造工艺水平,保证材料质量。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监管制度。也正是在该通知中,明确提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用、重点支持的原则,组织建立一批“国家能源技术装备评定中心”,加强国家能源装备质量管理。

一致性差可靠性低掣肘行业发展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伴随我国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装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质量一致性差、产品可靠性低等已成为严重制约能源高效、安全发展的问题,能源技术装备产品试验、检测等环节的工作亟需完善。与此同时,能源技术革新带来的能源新技术、新装备快速涌现,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能源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

有专家告诉记者,目前,能源装备与我国其他的工业产品类似,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质量损失率偏高。要提升国产装备的竞争力,重大装备部分关键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技术质量指标就必须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可行的途径是,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完善,提升可靠性水平,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查看更多>能源装备查看更多>自动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