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10年4万亿 环保投入力度仍不足

2013-04-09 10:15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脱硫设备水处理火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低效症”待解

事实上,10年4万亿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然而这些投入并没有换来期盼中的效应,相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领域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专家指出,环境污染欠改观的症结在于环保资金利用存在“低效症”。

曾贤刚告诉记者,环保投入低效与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让环保设备“躺着睡大觉”有关。很多企业有环保设备,却偷排污染物,上面检查时才做做样子,让花的钱打了水漂。

2012年9月,环保部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监督组发现,中石化广东湛江东兴公司部分生产废水通过雨水系统直接外排,而湛江新中美公司擅自拆除废水处理装置,通过阀门切换,污染物直排雨水沟。在江苏、山东曾有火电厂耗巨资安装脱硫设备却仅在检查时开启,平日偷偷排放二氧化硫,且电厂每发一度电,还享受1.5分钱的“清洁”补贴。

曾贤刚认为,在监管方面,重前期投入、轻后期评估,未把好“防守关”也是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例如,淮河、太湖等环境治理工程刚完成,污染就卷土重来。他建议,政府建立长期、跟踪式的环境评估机制,以避免资金浪费。

治污应引入市场机制

“在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上,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把环境保护看成是游离于经济活动之外的一种特殊活动,单方面强调政府行为,而忽视了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曾贤刚说。

他指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环境保护成了政府的包袱和企业的负担。企业为减轻负担而千方百计逃避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对立。

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认为,政府有综合协调的能力,但环保治理有时并不专业,这是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他建议,应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环保投资机制,激发企业环保的主动性。

以水污染治理行业为例,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行业技术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但市场机制的缺位仍让整个行业技术产业化缺乏动力。

然而,发挥市场机制在环保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设备采购,而是产生明确的环境效果。傅涛认为,政府与专业化的公司签订合同,由其承担治理工作,就是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一种模式。例如,政府把水污染治理项目承包出去,由专业公司在一定时间内改善水质并进行保持,通过这种“购买环境服务”的方式提高治理效果。

业内人士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环保产业尚处于产业化初期,但外包服务的模式已相对成熟。这种现代服务业态也适用于环保产业的发展,而国家对于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重视也将有助环境产业的壮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脱硫设备查看更多>水处理查看更多>火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