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各地核电产业园频现 或致产能过剩

2013-04-17 09:05来源:能源关键词:核电设备核电产业园核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依托在建核电项目,很多省份开始规划核电产业园区,以期核电设备本地化制造。然而,由于核电项目的特殊性,本土化生产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月份的江苏南京,已是春意盎然。滨江开发区的景明大街以东,新种植的草木开始呈现出生气。这片规划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园区——南京滨江核电装备科技产业园,如今已初见雏形。

滨江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办公室(以下简称“滨江招商办”)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核电装备产业园的招商工作而忙碌。按照规划,这将是江苏规模最大的核电装备产业园,预计到2015年,滨江的核电装备产业产值将达150亿元。“能否完成产值任务,关键还得看招商情况。”滨江招商办的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无独有偶,与江苏省北面接壤的山东省,也对核电装备市场给予厚望,甚至提出打造中国核电装备“第四极”或“第四基地”的设想。为此设想,山东省规划了三大核电产业园区——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园区、莱山核电产业园区、淄博核电配套材料产业园区,目前均已在建设招商过程中。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东北、四川三地为中心的三大核电装备生产基地,分别以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中国一重、东方 电气、中国二重等为主要企业代表,约占据国产核电装备市场80%份额。

随着核电重启,各地核电项目相继开工,有市场机构预测,到2020年,国内核电装备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面对巨大市场,各核电大省都希望不失此次核电发展之机。打造本省核电装备产业基地的雄心,在经历了核电停滞期后,显得更加急迫。

产业园频现

截至目前,我国沿海已有8省份拥有建成或在建核电站。在这8个省份中,5省份高调规划了以核电装备为主的产业园区,分别为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广东等省,甚至规划了多个核电装备产业园。

广东省发展核电装备产业、打造核电装备“第四基地”的雄心由来已久,并一直为之努力。按照广东省核电装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初步形成核电装备制造集聚发展格局。

据了解,广东省南沙重型装备基地已初具规模。随着东方 电气、西电集团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加入,使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园具备“打造重型装备成套供应基地和出海口基地”的实力。

与此同时,广东省内的江门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和深圳新能源(核电)产业基地已完成规划工作,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参与核电站核岛设备供货企业有13家,参与核电站常规岛设备供货企业22家。

“当初在广东南沙投资建厂,主要是考虑其作为东方 电气核电专业化生产基地和重型设备出海口基地。现在来看,东方 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的投资时机是把握得比较好的。”东方 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峰告诉记者。

得益于较早规划核电装备产业园区,广东省力争打造我国又一核电装备基地的愿望并不是空谈。相比广东省,较晚进入核电行业和提出发展核电装备产业目标的山东、江苏等省份,实现打造核电装备基地的设想就难免有些困难。

由于多省都规划了核电装备产业园区,对央企、老牌核电装备企业等具备核电装备实力公司的招商引资工作,竞争甚为激烈。中广核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东北、四川、上海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高度聚集了技术、研发和资金等资源,其他省份的核电装备产业要加快发展,在技术、研发人才和资金的聚集方面将面临一定困难,同时国内多个地区正积极布局核电装备产业基地,地区在引进具备实力的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技术上存在竞争。

山东省目前规划了三大以核电装备为主的产业园区,其中,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园区以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莱山核电产业园区计划以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公司为带动企业。

山东省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是山东首个核电装备工业园区,依靠海阳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的带动,规模初显。但根据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招商办公室主任刘学策介绍,除海阳核电产业园区外,淄博和莱山核电产业园区的招商入住情况并不如人意。

“地方政府规划核电装备产业园区,主要是考虑到核电产业给地方经济带来的拉动效应,而并未从宏观角度衡量核电行业的整体走势。”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告诉记者,“核电装备产业园的建设规模已经远超预期,与目前的核电行业发展速度已不相匹配。”

产能过剩忧虑

地方政府围绕当地在建核电站,设立核电产业园区,引进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某些核电设备运输不便以及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地为了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相关装备企业的产值。

据记者了解,类似于我国其他行业,核电站在某省份建造,地方政府就会希望核电站尽量地采用本省能够生产的辅助设备。然而,核电产业又有别于其他行业,对设备的核电生产资质要求较严。

因此,设立核电装备产业园区,引进具有资质的核电装备企业,并且带动地方装备企业的集聚效应,或新建配套的辅助设备企业,成为各省“以核电带动经济”的最安全策略。

“在核电站附近,建造一些新的辅助设备等配套企业,肯定不是核电站本身的想法,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的推动。”上述业内人士表明。

然而,如果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不对核电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做全面研究而盲目设立核电装备园、引进核电装备项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问题将接踵而至。

高峰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主设备的制造能力已经超过了国内项目的建设节奏和规模。从主设备制造能力上来说,现在的三大主设备制造基地基本上涵盖了国内项目需求并且产能已经有剩余。”

据其介绍,以核岛主设备中的蒸汽发生器为例,目前国内能够制造反应堆压力容器并具有制造资质的企业,主要是东方 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中国一重。除了中国一重尚未有订单外,其余三家累积的产能一年可满足12到15套机组。而根据我国核电“十二五”规划,平均每年的需求量为6到8套机组。

纵观国内规划的各大核电装备产业园区,虽有各自特点,但总体规划的定位大致类似,集中在核电装备的制造、研发、设计、应用以及成套供货能力上。

任浩宁对记者表示,核电装备产业园的数量已有过剩苗头,即使核电企业积极入驻,也并不一定能换来良好营收增长,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还需理智、稳健的进行,尤其是沿海核电产业园区上马速度应及时放缓。

充分考虑实际项目需求,避免重复投资和技术路线风险,对于建设中的核电装备产业园就显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核电装备产业园区在过于积极建设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对引入企业的质量审核不严、管理不佳的问题。

核电装备行业拥有较高的进入和退出门槛,企业一旦涉足核电装备业就很难全身而退,企业在选择入住新兴核电装备产业园区之时,如果缺乏市场分析,将会面临困境。

“核电产业对技术储备、管理水平要求很高,新进入的企业可能会因‘核安全文化’带来管理的不适,加之核电行业的竞争长期存在的。如果管理不善,盲目跟进,‘热潮’后的‘大洗牌’就难免会出现。”高峰对记者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设备查看更多>核电产业园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