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政策正文

上海临港千亿造城 上海电气建核电基地

2013-04-18 14:0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整理关键词:核电设备核电站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建立特别机制和实现特殊政策

特别机制

■统一管理、就地办结机制

目前临港地区管理体制调整已经完成,临港地区管委会、南汇新城(镇)已组建成立

■规划滚动修编、加强产城联动机制

深化完善临港总体规划,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产城融合规划布局

■宜居优先、超前配套机制

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优先配置一批优质社会事业资源,强化商业与城市配套同步协调开发,加快吸引和集聚人气

■收入留用、市区扶持机制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实行“临港钱临港用”,市区同步支持

■支持创新创业、集聚创业人才机制

优化创业和居住环境,加快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团队集聚临港

■优势互补、多元开发机制

大力吸引资金充裕、经验丰富的开发主体,参与临港地区土地前期开发。进一步增强现有开发主体的投融资能力,加快开发速度

特殊政策

■进一步向临港简政放权

■建立临港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临港地区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

■加大对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大人才吸引和集聚政策的支持力度等

2月28日举行的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法制办张忠玉副主任在介绍《上海市临港地区管理办法》修订情况时说,“临港地区改革的重要目的是实现临港地区的‘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市区两级政府继续向临港地区管理机构简政放权,实现‘临港事临港办’”。

据介绍,《上海市临港地区管理办法》于2012年12月12日由市政府第96号令公布,并已于2013年1月12日起施行。本次立法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的意见》和相关改革方案,将其中需要通过立法予以固化的改革举措,在《办法》中作了全面体现。

根据《办法》,调整临港地区的管理体制和管辖范围,合并上海临港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和南汇新城管理委员会,成立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同时对管委会名称作了调整,明确管委会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浦东新区管理,负责统筹推进临港地区开发建设。同时,将管理区域范围扩大为“临港地区由中心区(南汇新城)、主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临港奉贤分区等组成”,并将东、南边界调整为“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不含洋山保税港区(陆域)”。

根据“双特”政策有关加强临港地区财政扶持的规定,《办法》规定:设立临港地区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市级有关产业支持专项资金向临港地区倾斜力度;要求浦东和奉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办法》确定了管委会接受委托实施十类行政审批事项,明确由管委会承担六类日常管理事务。同时,《办法》在立法层面明确要求各主管部门对管委会加强指导和监督,并开展实施情况的检查。《办法》还对设立临港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吸引机构集聚、吸引人才等方面作了较为完整、具体的规定。

到2020年,临港地区要基本建成高端制造要素高度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基本建成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基本建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昨天举行的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介绍上海市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为临港加快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根据临港“双特”政策意见,临港地区突出高端制造、研发创新、综合服务、生态宜居等功能,将成为研发创新能力强、高端制造业集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成为服务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成为配套完善、生活便捷、功能多元的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立特别机制是对突破加快临港地区发展的瓶颈做出制度性安排。据介绍,临港“双特”政策,按照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两聚一强化”的战略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和突破,包括8项特别机制和24条支持政策。(上海市人民政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设备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