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碳捕集首次迎来商业化政策导向

2013-05-21 13:19来源:同花顺关键词:碳捕集碳交易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安全问题则指的是封存的安全。李廷指出,碳捕集之后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封存,最为关键的是要找到能够安全存放的地质构造。否则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就有可能是白忙活一场。

此外,《通知》还有一大亮点,其首次明确了在火电、煤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几乎将实验范围拓展到了全工业领域。对此,金银岛煤炭资讯分析师戴兵表示,扩大碳捕集实验范围,说明目前整体推行效果不错,但从客观上分析,煤化工领域的推行可能比较艰难,原因还是成本问题。他认为,煤化工行业目前并不景气,“如果开展碳捕集,企业需要在设备上进行大量的投资。在目前企业大幅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再拿出钱投入碳捕集设备。另外,碳捕集的产品如何利用,设备如何运行维护,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

利用技术研究是当务之急

目前,众多大型能源企业均涉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内的探索,中石油、中石化、华能集团、东方 电气集团、神华集团等企业都在不同环节参与了碳捕集、利用等环节的实验和生产。从碳捕集技术上看,我国的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技术目前均处于中试阶段,而燃烧后捕集技术则相对成熟,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不大。

对于碳捕集来说,若只对捕获后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意味着企业投入大,收益小。而若能在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上有所突破,使企业认识到其中有利可图,将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一个好消息是,二氧化碳的利用技术已经涉及石油开采、煤层气开采、化工和生物利用等工程技术领域。

其中,利用二氧化碳开采石油技术处于工业扩大试验阶段;开采煤层气在先导试验阶段,而在二氧化碳合成能源化学品、共聚塑料、碳酸酯等方面已进入工业示范阶段。未来,规模化、低成本转化利用将是二氧化碳化工和生物利用技术的研究重点。

“首先要研究将二氧化碳捕获下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现在已经有不少专家和机构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这也是目前国家推动示范项目的原因。”林伯强认为,虽然现在对CCUS的推广并不是强制性的,但从企业方面来讲,一定要开始思考这个事情,并开始着手进行一些前期的研究,否则一旦等到强制性的、硬性的政策下来,企业难免会措手不及。

“不过目前来看,CCUS离强制性的推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之前,企业应将精力放在技术研究上,通过技术上的突破降低CCUS的成本。而政府方面,则希望能够在资金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林伯强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捕集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