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市场正文

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脱硝等市场迎新一轮机会

2013-06-18 10:40来源:《财经界》关键词:污水处理脱硝节能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像造纸、橡胶、塑料、印染、电镀等产业,政府不可能不知晓它们的污染和危害,何以还要大力推崇?就在今年,饱受争议的PX项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都彭州和昆明相继出现当地市民大规模抵制PX项目的游行示威活动,PX项目的环保问题至此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政府和企业一再重申PX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这些都不足以令市民信服。对当地政府这些种种令人不解的行为,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这样评价:

“政府往往都能讲出这些项目很多的好处,但遗憾的是他们总是在一开始藏着掖着,总是希望一些项目完全可以按他们所认为的利益最大化去运行,非得等到激起公众的反感后才去进行解释,才去改变,为什么不能在决策之前与公众进行交流?这时已错过最佳与公众交流时机,说什么公众也不信了。但是PX项目,不管政府宣扬它有多环保,说它是零排放,说它符合国家浓度的总量标准,但它排放的二甲基苯胺污染依然很大。由于建设规模通常都很大,因此PX项目就像一个大型化工厂,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地区建这样的项目都必须要经当地公众的同意,不是说专家坐在办公室里说没有危害就安全的,试想,在他的家附近建一个这样的化工厂,他的态度还会如此淡定么?中国很多化工项目都出现过事故和严重的问题,这些劣迹背景下,不是从理论上说它没有问题就是安全的。政府与公众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公众能看到这个项目引发的污染是能够控制得住的,如果公众不接受,那这个项目要接受不成立的结果,如果项目可以成立,这种污染的控制要相当到位,如果有做得不够的,公众没有识别到的,那就需要政府企业进一步去完善,做出某种郑重的补偿。通常在国际上建立这种项目要与当地公众进行谈判,双方经过协商达到彼此的妥协和补偿,比如对当地造成的污染,有一定的补偿机制,建个医院,公园什么的,最终让公众感到一种责任,以求得公众平衡,这是一种搏弈,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放眼国内其他地方,类似这样的产业仍然成为外商在沿海地区投资的“热点”。一些外资企业正是利用了目前国内在环保标准上还没有一个规范准则,在环境管理、引资可行性分析与审批中存在的漏洞,将一些具有较高污染的产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向中国转移,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走出海外谋求更大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境外的企业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投资行业也由原来的贸易流通型延伸至采矿业、制造业、科技研发、种植业等,成为继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之后的涉外投资大国。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开展的采矿业,涉足企业个数居对外投资行业第一,占比32.7%。

现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麦格理管理学院院长,资本市场CRC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艾里克斯·弗瑞诺博士(AlexFrino),5月9日在北京与清华大学、彭博社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中国企业似乎对于采矿业情有独钟,“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数据来看,有超过280家中国国有企业项目落地澳大利亚,投资总额超过960亿澳元,这其中包括中信泰福、宝钢、鞍钢等国企。”

在中国企业投资的这些矿产中,铁矿石占比近40%,此外,中国企业还在澳大利亚通过合资或参股、收购、并购等方式涉足各类矿业,这包括:中国中钢集团与力拓双方合资共同开采的恰那铁矿项目、中国五矿集团斥资14亿美元收购的墨尔本铜矿、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30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煤炭生产商FelixResources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买下澳大利亚稀土生产商LynasCorp的控股权……在2010至2011年期间,澳大利亚采矿业创造出的GDP达到18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占澳大利亚政府GDP总数的10%。

也有澳大利亚人反对中国企业“大举入侵”该国矿业,除了担心中国企业可能会压低持有的澳大利亚大宗商品销售价格外,他们也担心这会造成本国能源的过早枯竭,以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艾里克斯表示,如今全球能耗使用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如果按照目前过度追求GDP增长的速度,那么最多不到50年,石油资源将会走向枯竭。

在研发开采新能源的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为应对矿业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在该国进行矿山开采行业的企业,无论是本国还是外国企业,都采用了增加税收的方式来施以压力,以此降低排污污染。“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税务调节手段,不能对企业造成多大压力”,艾里克斯对本国政府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为也表示遗憾:“事实上,政府也觉得有利可图,因为这能使本国GDP得以增长,也就没来得及去考虑那么多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脱硝查看更多>节能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