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项目正文

湖北汉江崔家营枢纽工程蓄洪发电收入突破5亿元

2013-07-15 11:42来源:新华网关键词:发电量水利枢纽水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年上马时受到俞正声同志关心的襄阳汉江崔家营枢纽工程建成以来,充分发挥了蓄洪、发电、环保等作用。新华社记者新近重到十年前的故地采访,看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片新的面貌:蓝天白云,江水清澈,鱼翔浅底,阳光下的天空中鸟儿展翅高飞。这里目前船闸通航突破2万艘、电站发电量突破15亿度,水利枢纽安全运行,财务收益突破5亿元。

汉江在襄阳境内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为1.68万平方公里,耕地395万亩、机井3000多眼、泵站77座、水厂35个。南水北调后,专家分析水环境容量将减少,丹江口水库下泄水量年均减少26.9%,地下水下降存在看不见的威胁,沿江土壤可能质量下降,水生生物和渔业将受到打击,水质恶化加剧,响起生态警钟。如果崔家营工程上马竣工,可为北京、天津地区多输送4亿立方米用水,枢纽所拦截的回水抬高唐白河左岸泵站取水水位,提水满足东灌区115万人180万亩耕地用水问题,将为兴建高干渠工程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鄂北岗地的多功能生态林取到促进作用。回忆当年的湖北省水利厅厅长段安华、襄樊市水利局局长张克启介绍,崔家营枢纽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水源补偿工程,建成后控制流域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62.73米(黄海高程),总库容4.59亿立方米,动态投资2003年不变价为17亿元,其回水在襄阳城区上下游形成一个长达33公里的“人工湖”,水面预计可增加6000亩左右,枢纽装机8.8万千瓦,年发电量4.15亿千瓦时,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

2003年10月,新华社记者曾就崔家营工程改善襄樊生态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韫芬和她带领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题组等专家和襄樊各界群众,稿件受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的批示表扬和高度赞赏,工程在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的重视下顺利开工,当地干部群众欢欣鼓舞。鄂调水办(2003)8号文件和襄樊市人民政府称,新华社记者反映了沿江市县特别是襄樊地区人民的呼声,体现了新闻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

汉江襄阳段下游17公里的崔家营航电工程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134公里,下距汉江河口515公里,是湖北省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投资20.6亿元,于2009年5月中旬大坝下闸蓄水,同年6月首台机组发电。湖北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介绍,位于襄阳汉江之滨的崔家营管理处从前期研究到开工建设再到运营管理,整个发展过程至少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实现了湖北交通发展的一个历史跨越,开辟了交通发展的新领域;二是探索了一种全新的航电枢纽管理模式,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三是塑造了一种吃苦奉献的精神,丰富了交通文化的精神内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电量查看更多>水利枢纽查看更多>水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