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湖北推进农村生物质能源开发

2013-07-16 11:39来源:荆楚网关键词:生物质锅炉生物质发电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农民利用沼气池变废为宝

赤壁市柳山湖镇易家堤村,是全省最早整体搬迁的移民镇。

40多年前,为了建设陆水水库枢纽工程库区,陆水湖村民搬迁到偏僻贫瘠湖区。易家堤村曾是沼泽地,地势低洼,吸血虫多,被村民称为“水窝子”、“虫窝子”。一旦碰上了大水,村民的庄稼全部被淹,颗粒无收,生活贫苦。直到五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如今,这片土地彻底换了模样,如诗如画,不胜美景。其最大的功劳,便是家家户户都专辟出的沼气池。沼气池多在6—10立方米,挨着猪圈,原料来自农村秸秆和畜禽粪便。产生的沼气主要用于村民炒菜做饭和照明,而沼渣则是很好的农家肥。“以前秸秆都是被村民直接焚烧,畜禽粪便在路边到处能看到。”昨日,村干部徐新和告诉记者,如今这些被当做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既保护环境,还再利用了资源。

为发展绿色经济,柳山湖镇还招商引资进来赤壁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以前没用的枝干、稻壳和秸秆,今后都可以卖给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每吨收购价格280—350元,收入还不错!”当地村民熊全文说。据初步统计,该项目每年收购的原料,可为当地农民创收约4500万元。“我们以林木枝干、稻壳和秸秆为发电原料,年燃用约22.5万吨,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超过22万吨。”赤壁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副总经理王凤权说。

环境得到改善后,村里又想着办法来实现增收。通过建设大棚蔬菜、特色种植、优质棉产业化基地,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以前水草丛生的易家堤村,今天已变成“咸宁市魅力村庄”,村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445元。

三万活动让农村变了模样

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我省农村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是新一轮“三万”活动的成果体现。

去年12月5日,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以“整洁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三万”活动的重要任务是垃圾的收集处理,就是要把村庄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给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3个月的活动中,共有8700多个工作组11万多名干部深入全省2.6万余个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创新了农村保洁长效机制,提升了农民文明素养。

据介绍,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建立健全机制,打击惩处环境违法行为,通过法律法规,形成保护农村环境的长效机制。

今年2月20日,省住建厅和省环保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为农村垃圾处理确定了标准。省环保厅还介绍,今年将在全省范围启动开展“千村环境整治”示范工程,选择1000个村进行美化示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锅炉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