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技术正文

智能电网的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2013-08-09 10:28来源:电子工程专辑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电表传感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世界各国都在持续增加对智能电表智能电网市场的投资,期待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但却忽略了输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当前的电网设计在安全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易受攻击。本文介绍了设备有效使用期限内的安全性概念——理想的智能电网嵌入式设备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确保其安全性,甚至回溯到合同厂商。我们将在本文讨论如何保障智能电网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威胁。

对智能电网来说,因为电网基础设施受到攻击的几率越来越高,各个国家稳定的电力供应都处在受到恶意攻击危险之中,从而使得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对此,IT安全性尤为重要;很多方案支持端到端的通信数据加密,如:数据集中器、监控器和数据采集器系统(SCADA)。对IT加密措施的关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需要确保“空中”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即使采用强大的端到端加密也无法保护整个智能电网的安全:因为嵌入式设备本身易受攻击。

加密等于安全?

虽然加密工具对于隐私保护和传输数据、命令的认证非常有效,但必须注意到这仅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加密的作用在于防止被保护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被解密或伪造。有些人认为复杂的RF或电力载波通信依赖调频即可完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实此类保护很容易被攻破。假设攻击者可以任意控制远程电表拉合闸继电器,那么电力公司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忙于处理故障。电力公司不但因此遭受经济损失,而且会带来很大麻烦,对于那些必须使用空调的场所造成生存威胁。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呢?如果通信双方都通过密钥对通信线路上的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签名或验证,从嵌入式传感器到控制系统的数据加密非常关键,用于加密的密钥保护也更加重要。一旦密钥被窃取,整个网络也就不再安全。智能电网的嵌入式终端需要一套更完备的安全方案,可以借鉴金融终端的安全技术,着重于密钥保护,采用芯片级硬件和防攻击多重保护措施。

电力供应的保护重点不能只放在智能电网的有效数据和命令验证。蠕虫病毒制造者了解攻击嵌入式基础设备的有效手段,即不容易被发现又对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著名的“零日攻击”利用檫除或修改系统程序的方式,对系统造成的破坏非常隐蔽。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设备的安装,而且要关注任何一个容易遭受攻击的编程环节(如生产过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智能电表查看更多>传感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