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GE哈电合资不足3年匆匆分手 伊梅尔特为何出师不利?

2013-08-15 09:28来源:中国机电工业关键词:GE风机哈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此快的合资变局想必双方都没有预料到,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在笔者看来,双方说的还是都有道理的。如哈电所说,市场形势变了,三年前,风机市场一片大好。如今呢,曾经的龙头华锐、金风等风机企业都举步维艰。哈电控股的合资企业将市场定位为海上风机,而众所周知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海上风机市场迟迟没有启动。而哈电应该不满足于只是替GE销售陆地风机吧,毕竟这不是它和GE成立合资企业的初衷。

其实这个合资公司规模并不大,双方一共投资也就三、四亿元人民币。按理说,分不分手对GE整体影响并不大。不过,考虑到这例合资也是GE中国战略下的产物,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有待检验的合资战略

简单的说,伊梅尔特上任十多年里,GE股价几乎腰斩。2008年金融危机后,GE金融也陷入低靡。压力之下,为了增厚利润、拉高股价,伊梅尔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工业领域比以前更有所作为。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提出了有机增长策略,即在不依赖并购的前提下实现增长:伊梅尔特将目光瞄准了此前GE一直开拓乏力的中国,战略是和众多大型国企合资却不控股,以期待能够迅速打开市场。

于是,在2010年,GE宣布未来三年在中国将投资20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用于成立合资企业,另外5亿美元用于研发。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三年里,GE先后与南车、沈鼓、神华、华电、西电、中航工业等众多大型国企成立了合资企业。在这些合资企业中,GE无一占有控股权。

显然,GE与哈电的合资也正是在这一大战略下进行的,如今与哈电合资不到三年就匆匆分手,对于GE来说,其中国战略可谓“出师不利”!

对于伊梅尔特来说,他似乎有必要重新去认知一个商业常识,那就是合资企业本质上是一种稳定性非常差的安排。双方基于各自诉求而暂时的结合在一起。即便这样,双方在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上,也会时有争夺。

说到控制权,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据说,韦尔奇刚刚上任GE总裁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彼得-德鲁克。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如何控制GE下面的上千家公司?

事实证明,韦尔奇用二十年时间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如今,伊梅尔特揪心一下后,或许应该自问:我该如何控制GE那么多不占控股权的合资企业?(记者 马安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