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风电“统一规划”难解风电“弃风”问题

2013-08-21 09:21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弃风风电并网风电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智能电网与超级电网不“兼容”

在如何解决可再生波动性输出的问题上,各国的思路与方式并不相同。美国2008年推出智能电网(Smart Grid)战略,核心在于智能电表与分布式存储技术,在美国能源部2009年电网现代化投资中,100%将用于智能化发展,而没有扩大电网互联的预算安排;欧盟2010年发布的基础设施优先计划中,跨国天然气与电力超级传输网络(Super Grid)的扩大则是投资的重点,而智能化部分的投资更多地体现在要吸引社会私人投资。

在我国,关于超级电网与智能电网的讨论也日益增加,可能影响“十二五”乃至更长期的电网基础设施与电力发展。那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超级电网与智能电网,能否整合成为超级智能电网(SuperSmart Grid),他们是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他们是否可以和谐共存,抑或一个的发展会强烈的抑制另一个的扩张?从全社会的效率与福利角度,政策制定者是否需要对其中一个进行政策扶持,以避免另外一个统治性发展的潜在锁定风险?等等。

Blarke与Jenkins2013年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理论与案例探讨。他们首先从二者的发展路径、技术特征以及相关利益群体比较了二者的不同,倾向于认为这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冲突。超级电网更加关注传输技术,是渐进的技术进步,而智能电网更加关注本地控制与减少外部依赖,是“颠覆性”改变,其基本形态代表的“赢家”与“输家”也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如果这二者在一个地理范围内竞争,就有一种可能,超级电网的“渐进”技术变化与大量投资可能会挤压智能电网的发展。随后,作者以丹麦西部的电力市场形态为例进行了分析。这一区域在过去年份建设了较多的传输线路,可以与没有进行这一工作的情况进行天然比较。比较的结果发现,丹麦西部传输线路建成之后,大量的低价格电力传输到东部,造成本地电价价格的上升,而这一电价的上升使得很多的智能电网技术(比如电热锅炉)失去了经济吸引力,从而造成投资的不足,智能电网发展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建立电力市场方能理顺风电长期发展

我国以煤电为主的发电结构,是电力系统灵活性差的一个重要表现,这是可再生能源顺利扩大规模与市场的技术障碍。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可再生能源市场价值如果无法发挥,无论是超级电网还是智能电网,都无法解决可再生“优先”上网的问题。解决可再生能源扩大并网的问题,系于电力系统的市场化改革,以及电网基础设施的无条件对所有发电者的无条件开放。缺乏这些变革,即使基础设施健全,对解决可再生扩大份额的问题,也远不充分。而智能电网如能形成气候,长期来看,也可能使得大型基础设施变得不必要。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

(1)风电的“弃风”问题,不应该落脚到“风电发展过快”上,而是相对的电网发展“慢”。

(2)电网发展“慢”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于电网建设与调峰备用资源发展的激励信号。

(3)短期内,改变调度规则,模拟“竞价电力市场”运行是解决“弃风”的有效手段。

(4)长期来看,构建风电友好型的智能电网系统,追求系统的灵活性(价格反应实时灵敏,调峰备用机组众多,分布式充分发展),建立电力市场是解决风电“弃风”的终极之道。

(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陈冬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弃风查看更多>风电并网查看更多>风电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