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自动化评论正文

电力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和三大转变

2013-08-27 14:37来源:电力爱科网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化电力通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辅助管理向提升经济效益转变

发电企业是一种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品即产即销的特殊企业,信息化是管理好这种特殊性质企业的必要手段。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电力企业不仅仅要提高自己内部的管理水平,加强计划、经营、生产、财务等环节管理,更应该以经济分析和成本管理为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基础上,应用最新技术和分析方法,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入产出比较、报价方案评估选择等功能。

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齐头并进

在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SG186”信息化工程,目的是构筑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成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与六个保障体系,力争使公司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全面推进信息化。通过两年多的建设,信息化工作在效能、效益、效率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 2008年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工作中,准确的信息传递、资源调度和信息收集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构建由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IT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技术架构体系及IT管理和服务等组成的信息一体化体系,统一了从总部到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最终实现了电网支撑数字化、业务管理信息化、分析决策智能化的目标。

在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2008年以来,大规模的电厂建设终于将发电量推向了接近过剩的阶段;同时,煤价持续高涨,有效电力需求下降,致使发电企业经营压力骤然增大。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无论内部管理,还是面对市场进行战略化运作,发电企业都将更加依赖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及优劣程度直接关乎企业效益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各发电集团公司都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希望借助信息化改造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帮助发电企业走出困境。

发电企业应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手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为支撑、以企业信息门户为主导,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发电成本,建成功能完善、高效实用、高度集成、体现自身管理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发电企业普遍明确了“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方针,通过强化成本管理、经营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落实目标、计划、指标、责任、绩效,力求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发电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升集团化运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电力通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