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也谈核电“标杆电价”

2013-08-28 13:47来源:新浪博客 杜铭海关键词:核电厂核工业AP1000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AP1000核电:执行标杆电价无盈利可能》[1]。文章多处“引用”我的话,看后“如芒在背”。其实,我是搞技术的,核电经济方面“完全外行”,也不知道核电是怎样定价的。道听途说的东西,不足为训。曾建议记者“访问”这方面的专家,例如原中核总公司计划司总工程师温鸿钧先生。

我在核电厂工作多年,知道电价对业主的重要性。目前,中国核工业“三国四方”(或许很快就是“四国五方”了)包揽核电项目的“一切”,电厂“业主”只能接受“既成事实”,根本不能控制工程进度和基建成本[2]。在这种情况下,“标杆电价”的提法有积极意义,至少警示几个投资控股方要“谨慎”点;但设想借此控制急速上升的基建成本,政府还需要下很大决心。

我的基本认识如下:

1. 核技术是成熟的,但核工业并不成熟,特别是中国核工业。现成的例子是“引进”技术,想像很简单,实际相当复杂,关键是设备制造技术。有些供应商不同意转让就没有办法。实际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国产化,进口某些设备并不可怕,基建成本也不会因此“无上限”。

2. 到目前为止,世界还没有运行的“三代”压水堆,其“安全和经济”性能有待检验。中国(也是世界)首台AP1000建成投产已拖到2015年[3],基建成本究竟是多少,还没有确切、权威的说法;安全性能有待机组调试和运行实践检验。但就国内外报道在建核电机组的投资预算看,总体情况不妙,缺乏竞争力。美国甚至有放弃三代,另找出路的可能[4]。其实,核电就是一种能源“选项”,相对煤电的经济竞争力是“关键”;安全需找准“着力点”,不必“全面突破”。看来,三代压水堆应认真检查“失利”的原因,“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成本降下来,才能拓宽市场[5]。

3. 中国还没有慎重地做出核电规划。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现实,尽管国内外科学技术界与能源界承认“别无选择”[6],但在国家层面还没有明确、坚定的发展规划。福岛事故后国务院两次公告说明政府“心中无数”,某些提法也“莫名其妙”[7,8]。福岛事故的重要教训是核工业界的“安全文化”,与堆型选择、机组设计先进与否没有很大关系,而且设备制造与工程安装质量非常重要[9]。

4. 核电机组上网电价“分别对待”与“国家补贴”,孰优孰劣?我国一直执行的“一厂一价”政策就是某种形式的“分别对待”。核电算出基建成本是多少,发改委最后都要认账,而且要使电厂能生存地“核定”上网电价。如果认为能源项目必须施行计划经济,核电技术的细节都要由中央政府控制,那么所谓的“标杆电价”只能是个“幌子”。

“标杆电价”就是承认核电的属性是“电”,核电厂就是电力这种独特“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谁决策,谁承担后果。政府对提倡的技术提供“政府补贴”(据说能源局拟对太阳能发电,每度补贴0.42元?)[10],但不对技术和管理问题承担责任,是一种“自我解放”,可避免决策失误的尴尬,何乐而不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