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评论正文

大数据挑战信息安全 打造国产化产业链

2013-09-06 09:50来源:《经济》杂志社网站关键词:信息安全大数据存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制定明确的产品标准。现在流通在市场上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看起来门槛很多、要求很高,实际上应用上却质量、性能参差不齐,标准过于宽泛。各种低质量、无保证的产品卖给消费者,降低了信息安全产业整体信誉。制定统一、细粒度的严格标准,减少产品的“脆弱性”,特别是软件产品的漏洞,才能提升它们的竞争力,产品健康了,网络才强壮。

第三,给予国内企业充分的优惠政策。信息安全产品本身比较敏感,而且发展的“条条框框”特别多,国内企业发展得很“累”。产品前期需要得到不同领域的测评认证机构,认证费动辄几万、十几万,开始销售之前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企业减肥、减负,营造良好的创新生产环境。

最后,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在很多“211”院校都开设相关专业,但整个行业还是处于人才奇缺状态。IT行业发展太快,变化太快,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固定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很不一样的,这个适应过程往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学校教育更应关注实际。

全民防护,技术+管理+协调

记者:除了提高国产化率,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还有哪些关键点?国家、企业、民众需要怎样做?

李京春:第一,对关键技术设备的系统漏洞检测评估要做到定期开展,发掘深层次隐患,提出相应的加固解决办法。“棱镜”事件警示我们,信息安全的核心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展相应的安全检测和态势评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现有的产品检测标准已经滞后或缺失,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有效的漏洞分析、风险评估成本也很高,亟待创新思路,突出关键的“可控性”,定期查体,研讨当前突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对策建议。第二,要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平台的建设。现在境外的网络攻击都比较隐秘,行为加密,很难被发现。要想排除威胁就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发现深层次问题,从国家层面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保障保护,建立一些主动防御手段。

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漏洞意识和危机意识,从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角度进行全民防护。企业则应在他们的系统中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拒绝非正当的数据获取和利用。个人应该加强安全意识,杜绝弱口令和不安全行为。另外,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亟需一个强有力的协调部门。前几年高层设立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发挥了很好的协调作用,现在这个机构在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层面开展工作,层次低了,难于协调,在很多地方难以发挥协调作用。最后,我国应该更努力地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特别希望与发达国家展开合作,加入一些国际组织。但这些组织的门槛过高,而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又被污名化,在国际上总被扣着“黑客”的帽子,从舆论上被竞争对手孤立起来,这种被动局面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方针,与发达国家共同进步,结成国际信息安全产业联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安全查看更多>大数据查看更多>存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