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企业正文

华为:国外战线与思科的诉讼战

2013-09-13 09:09来源:深圳商报关键词:华为思科数据通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新世纪,华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大踏步地走向国外市场。虽然华为并不想露出牙齿,但是国内外的对手们还是看到华为的肌肉渐渐隆起,从而担心起来。华为无奈地发现对自己怀有敌意的公司越来越多,华为经常腹背受敌,不得不与明里暗处的挑战者作战。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与思科和港湾的两场竞争作战。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竞争,让华为经受考验而变得更加强大。

中国改革开放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通信企业巨头都来到中国,由于被大鳄们包围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逼得华为不得不走出国门,到通信巨头们看不上的偏僻贫穷国家去发展自己的市场地盘,华为“让开城市,占领农村”,到偏僻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业务,静静地积蓄力量。慢慢地华为与国外竞争者的力量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华为开始从农村蚕食城市,从穷乡僻壤向欧洲、日本、美国等市场进军。发展迅速的华为,与西方国家通信巨头发生正面冲撞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2003年,这一天终于到来,决战开始了。挑起决斗的是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1984年成立、1990年上市的思科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州硅谷圣荷塞的美国公司,是全球领先且生产规模最大的互联网硬件和软件提供商,称得上是全球数据通信的霸主。

这年中国春节前夕的1月22日,思科突然对华为发起了进攻,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马歇尔镇的联邦法庭,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起诉书长达70多页。思科在诉讼前的交涉中提出的要求包括:承认侵权、承担赔偿、停止销售产品等。思科起诉华为,说是侵权,实际上是因为华为咄咄逼人的竞争给思科造成了很大威胁。思科原来凭借垄断地位,占据了中国75%左右的市场,产品的毛利润达到70%以上。华为推出数据产品的第一年,就占领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成为思科垄断地位的终结者。对华为,思科怎么能不恨得牙痒痒?思科特意选择民风保守排外的马歇尔镇作为起诉法庭,是因为该法院以快速审结知识产权诉讼案见长,以判罚严厉著称。思科意图通过这场诉讼战,一举终结华为的未来。

任正非怎么做呢?让许多观察人员大跌眼镜的是,华为没有选择投降和撤退,而是决定应战。华为以昂贵价格聘请了著名的法律顾问,在诉讼和媒体两条线上与思科展开正面较量。华为的应诉策略有理有节。开始,华为提出了妥协方案:主动停止在美国销售涉嫌有争议的路由器产品,但拒绝承认在软件方面的侵权事实。

但是,思科仍然不依不饶。

于是,华为使出了正面迎战和迂回包围两种战术。正面迎战是按照美国律师的意见,发出“思科的行为除了遏制竞争之外别无他图”的声明;同时,准备在中国国内提出对思科的诉讼,控告思科不正当竞争的垄断行为。

迂回包围是加快了与美国3Com公司的合资步伐。在数据通信产品行业里,3Com是鼻祖级公司,有30多年的历史,资格比思科要老,但在思科快速崛起的过程中,3Com的市场在全面萎缩。在思科这个共同的敌人面前,两个公司长短搭配,优势互补,形成了统一战线。早在2002年华为就开始了与美国3Com公司的接触,2003年3月20日华为与3Com的合资公司宣告成立,共同经营数据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3Com 公司全球总裁布鲁斯˙克勒夫林为华为出庭作证说:“华为的技术和实力是值得信赖的……”任正非出手的这一招叫釜底抽薪。

官司越往下打,局面对思科越不利。结果,2004年7月底,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按照协议,各卖各的产品,各付各的诉讼费;不需要道歉,更没有赔偿;思科永久不得就同一问题再次起诉华为。

表面上看,官司以和解告终,双方不输不赢。但是实际上,在任正非看来,华为占了便宜,思科为华为做了数十亿美元的免费广告。正是由于这场国际官司,大大提高了华为公司的国际知名度。从此以后,华为的国际化步伐势不可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