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技术评论正文

中国核电数字化的后发良机

2013-10-08 16:17来源:《能源》 Thierry Jourdan关键词:核电企业核电机组数字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美国很多老核电厂中,还大量存在着第一代核电的工作人员。一些年龄高达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运行和维护电站。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很多核电厂没有实现信息数字化,一旦老员工退休,就很可能没有人掌握如此连续性和可靠的信息了。

但是,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把人脑里的隐性知识,变成电脑里的显性知识,这也是我们强调核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因。可喜的是,美国核电企业正在意识到核电厂数字化的重要性。

“数字化的欠账不好还”

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美国核电厂对于数字化的应用,可谓是姗姗来迟。原因之一是,美国核电站都建得较早,超过半数的核电站都已服役超过30年,最年轻的一座于1996年投入生产。

可以说,美国所有核电站都没能赶上数码时代,而数字化补救的成本也十分高昂。美国最初对这种改造不以为然,因为官方质疑非人工操作模式的可靠性,不愿意投入资金去进行数字化升级,但时下随着安全等级的提升,数字化改造成为必须面对的成本。

2011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座核电站开始实现数字化,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并未进行。事实上,在全球运行的核电机组中,从整个核电企业或核电站出发,实现完全的数字化应用,即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法国、英国的一些核电站虽然也建设得较早,但重要的是,他们较早地意识到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性,逐步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

以法国电力为例,它是进行数字化改造项目较多的公司。它旗下58个机组,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刚刚有4个机组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剩下的机组都是部分环节实现了数字化,大多环节处于数字化2D、甚至纸质的管理时代。但是法国电力的计划是,将来这58个机组都是要实现数字化管理的。

但中国所面临的境况则完全是不同的。因为,中国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很多电厂正在处于前期设计阶段,而且对于安全性非常重视,也愿意投入资金。

可以说,当前的技术环境给中国的新建核电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如果中国核电企业能够借助这一趋势,让新建核电厂从设计的初端,就采用完全的数字化管理,那对于核电站后期的运行、维护以及退役,都是受益匪浅的。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节约时间和资金上的成本。一旦这一窗口期过去,如果将来想要进行数字化改造,那会加大难度和花费更多的资金,甚至不利于电站的后续环节的发展。

目前,中国核电企业都是部分环节采用了数字化管理,如设计和运行维护环节,还没有一座核电站是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的。影响中国核电企业采用完全数字化管理的最大因素还在于企业的高层。

因为要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管理,不是仅提供一个软件,搭建的系统需要满足各个部门、环节的要求,比如设计院、建设运维人员。各个部门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决策,来统一的协调。

推广核电数字化,其实是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在欧洲和美国等地方也都是这样。

总之,谁也逃不出这个必然的大趋势。

(Thierry Jourdan系凯捷全球核电与资产管理负责人,曾为EDF、GdF、AREVA等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本文系本刊记者张慧基于和Thierry Jourdan先生的对话完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企业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数字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