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技术市场正文

【核电技术】争议的高温气冷堆

2013-10-08 16:22来源:《能源》 记者 张慧关键词: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核建作为一家核电工程建设公司,也希望在高温气冷堆领域占有足够份额。为此,其与清华大学共同出资组建了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就是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和核供热堆。

日前,中国核建总经理王寿君透露,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启动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准备工作。“主要发展1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之间的的堆型,60万千瓦将是标准组合。”

争议

虽然高温气冷堆在我国拥有众多支持者,但实际上,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议不断。尤其从国际发展情况看,高温气冷堆的发展一直磕磕绊绊。

据资料显示,国际上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完成了3 座实验堆电站和2 座示范堆电站的建设。英国于1960 年开始建造热功率为20兆瓦的实验高温气冷堆“龙堆”( Dragon);美国于1967年建成并运行了电功率为40兆瓦的桃花谷( Peach Bot tom) 高温气冷实验堆;德国也于1967 年建成了电功率为15兆瓦的球床高温气冷堆实验电站( AVR) 。之后,美国和德国又分别各建设了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

建设示范电站的目的是展示高温气冷堆技术的商用价值,为实现商用打好基础,但遗憾的是,由于技术和非技术的原因,在当时的条件下,美、德两座示范电站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后均被关闭。

实际上,1988-1989年间,德国除了相继关闭了两座球床高温气冷堆反应堆,相关实验项目也已经停止,且目前德国并没有这方面的开发计划。而我国清华大学的高温气冷堆正是在那时引进了德国的技术。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对高温气冷堆的安全性仍旧心存疑虑。

根据堆芯燃料形状,高温气冷堆分球床高温气冷堆和棱柱状高温气冷堆。这两种堆芯,哪种更为出色,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确切定论。

我国沿袭德国的技术路线,采取球床高温气冷堆技术。同样采用此技术的国家,还有南非。但据消息称,由于一些技术原因,南非的球床高温气冷堆的发展目前已经面临困境,难以进行下去。而美国的技术则是采用棱柱状。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对球床高温气冷堆存有疑虑,球床堆内可能出现一些球温非常高的局部区域,即所谓热点。”实际上,棱柱状高温气冷堆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则是高温气冷堆的退役环节。虽然当前国际上,对于压水堆的退役工作也并未做到位,但是高温气冷堆的退役难度似乎更为棘手。

据了解,德国AVR堆在1988年停堆后,就经历了极其困难地退役过程,且此堆型的乏燃料后处理极为艰难,陶瓷燃料球不如压水堆燃料棒好处理。正因为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国有一批核电专家都认为,高温气冷堆核燃料不能形成“闭环”控制,因此对其避而远之。

“美国能源部已投资100万美元继续研究高温气冷堆(HTGR),这说明高温气冷堆还是有市场的。”核电专家杜铭海对记者说,“但同时也说明了,美国目前都没有成熟的高温气冷堆商业化应用,还需要继续研究。我国此时的高温气冷堆技术是否适合商业化推广,也就值得商榷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岛湾核电查看更多>高温气冷堆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