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项目正文

全国首个区域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在沪试运行

2013-10-17 13:38来源:上海政府网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供燃气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往提到商务区,人们的印象总少不了比肩而立的摩天大楼,以及由此产生的高能耗。这么多企业入驻商务区,冷气、热气、电力可是个不小的消耗。按照传统设计,自然是每栋建筑“各自为战”,分别建设自己的能源供给系统,但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损耗巨大。能否用一颗“心脏”为全区来“供血”?

上海虹桥商务区区域供能一期工程日前竣工并投入试运行。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区域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能源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比传统供能利用率高出一倍以上;而商务区楼宇内则无需自建能源系统。

用“边角料”造“大森林”

在嘉闽高架路与建虹路的拐角处,有一处并不起眼的公共绿地,其下是虹桥商务区刚刚建成的一个能源站。在这里,天然气被吃干榨尽,阶梯利用。

试运行当天下午,工作人员正在地下空间进行最后的调试。与普通的供热锅炉房不同的是,地下一层放置了发电机,一侧由燃气管输入天然气,进行发电;而另一侧,管道就将发电产生的尾气和余热收集起来。地下二层则放置了冷水机组。

虹桥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毛如麟介绍,发电机组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厂。天然气被梯级利用,1000℃以上的高温热能被用来发电,所产生的300℃至500℃的中温热能驱动制冷机,用于空调等的制冷;而200℃以下的则用来供热和提供生活热水。与传统能源供应方式相比,冷热电三联供经过能源的梯级利用,可把能耗降到最低。

据悉,虹桥商务区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八站两网”,覆盖约7平方公里,将为约100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集中供应冷热。完全建成后,预计每年为商务区节省近3万吨标准煤,减排8万吨二氧化碳及200多吨氮氧化物,相当于240公顷森林的效果。而由于能源站大都选择建设在绿化用地的地下,相当于用商务区的“边角料”,造出了一大片“森林”。

十几个项目试点集中供能站

在上海市节能协会理事长施明融看来,受到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禀赋条件的约束,上海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将成为上海节能减排和能效提升的核心抓手。

据了解,上海分布式供能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到2011年底,上海实施的26个分布式供能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4180千瓦,项目遍及医院、宾馆、工厂、交通枢纽、办公楼宇等。

过去,上海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多是楼宇型系统,目前也出现了区域型项目,以集中供能站的形式出现,向多个单位同时供能。据悉,除了虹桥商务区以外,现在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有迪士尼乐园、新虹桥医学中心、世博B片区央企总部区、闵行七宝生态园等十几个项目。

今年年初,上海公布了《上海市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发展专项扶持办法》,继续给予设备投资补贴,优先保障天然气供应,实施优惠气价。

推广障碍是“节能不赚钱”

近年来,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上海把发展低碳技术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突破口,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举措。然而,在实践中,诸如分布式能源的推广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项目“节能不赚钱”。

与传统供能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初期投资成本较高、回款周期较长,这是分布式能源站建设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而分布式供能系统复杂、综合性强、建设条件高,对用户综合素质要求高。类似的问题,在其他节能产业中也存在。企业普遍反映,节能减排产生了社会效益,但尚未产生企业效益。

对此,专家建议,上海要力争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重视装备技术的开发,努力形成新的低碳技术研发、制造中心。积极跟踪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着重从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完善、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培育等多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服务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发展。培育节能环保市场体系,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多渠道拉动低碳经济投融资,同时继续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冷热电联供查看更多>燃气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