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中国核学会评选的首届“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2011.6—2013.6)”揭晓,“利用坎杜(CANDU)堆生产钴-60的辐照-分装生产线正式投产”项目(以下简称“钴-60生产项目”)名列其中。
钴-60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辐照消毒、食品保鲜、医学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我国每年钴-60需求量约1000万居里,约占全球钴-60年需求量的20%以上。然而,我国的钴源曾经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打破被动的转机出现在2011年。
2011年,中核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钴-60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不仅填补了国内大批量生产钴-60的空白,我国也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
正如每一个自主创新项目,钴-60项目同样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从项目立项艰难探索,到攻克难关实现自主生产,其间的每一步艰难与奋斗,原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秦山核电基地副总经理的张振华和他带领的秦山三核钴-60研发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记忆犹新。
迎接朝阳
重水堆生产钴-60,是堆型本身具备的性能之一。重水堆有21根长期插在堆芯的不锈钢调节棒组件,将其更换成钴-59调节棒组件,接受中子辐照以后便产生了钴-60放射源。
早在1996年秦山三期核电工程技术谈判期间,秦山三核即着手一并引进钴-60生产技术,但之后因合同价格问题而未能达成协议。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时,专家又建议利用重水堆生产钴-60。
然而,对于是否生产钴-60,公司内部仍有不同的声音:“核电站主业是安全发电,搞好安全运行就行了”,“钴-60生产会带来一定风险,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各种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不绝于耳。
尽管眼前的路布满迷雾,但这条路非走不可。
核技术应用产业在我国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将来的经济规模可能甚至超过核电。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像钴-60这样的“源”的稳定供应。
“秦山两台机组的钴-60年产量可达600万居里,不仅可以满足国内一半以上的需求量,而且对提升中核集团公司核应用技术竞争力,乃至推动整个核技术应用行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张振华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秦山三核早已有自己的运筹。在全球,重水堆数量较少。在中国,秦山三核的重水堆更是唯一。这个少数派如何在压水堆作为主流的大势下,寻找到长足的发展空间,是秦山三核领导层一直思索和探寻的问题。钴-60生产项目让他们看到了“星星之火”的曙光,打通了一条“从钴-60生产到回收铀利用再到钍资源利用”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2000年前后,有关方面也曾多次与国外钴-60生产商进行合作谈判,但均以失败告终。谈及这段往事,项目组长唐炯然的话语间流露出“无核心技术,无话语权”的无奈。但正是这段“一波数折”的经历,让中核集团公司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
为了推进项目开展,2004年,中核集团公司决定举全集团之力共同完成此项目,并指定中国同位素公司(中国同辐有限公司前身)牵头管理,秦山三核具体执行,同时委托上海核工院进行钴调节棒设计和安全论证,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进行钴调节棒研制,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负责热室分装工作,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运输容器研制。
漫漫征途
在引进的大型核电站上进行堆芯主要设备修改,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将不锈钢组件替换成钴调节棒,从反应堆设计学的角度讲,相当于重新建造一个堆。”项目组副组长陈明军说。加之秦山三期重水堆工程只是容量引进,不是技术引进,国外对相关技术严格封锁,研发团队所获取的信息只是仅有的一些公开资料中的只言片语,自主研发难度可见一斑。
其实,不光是堆芯修改设计,对于研发团队来说,他们需要解决的还有钴调节棒组件的研制、更换操作和强放射性物质运输的辐射安全以及制造出有信誉的合格产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以钴调节棒组件的研制为例,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就连钴棒密度应该高还是应该低,应该购买什么样规格的原材料,研发团队也只能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为了买到合格的材料,负责项目协调的王文利和中核北方的有关技术人员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材料供货商。
“每遇到关键难题,都是唐总带领大家坚持了下来。”大家提到的唐总,正是项目组长唐炯然。这位被研发团队成员称为“灵魂”的人物,参加该项目时,已是临近退休的年龄。原本该“过着闲散生活”的他,却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奔波于每一个参与单位之间。无论是生产技术现场,还是大大小小的审批研讨会上,总能看见他的身影。
正是在各单位锲而不舍的努力下,2006年钴-60生产项目攻克了主要技术难关。然而,对于研发团队来说,此时走完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程,只有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审评,项目才有现实意义。
“两年,比新建核电站审查还要长一年,还要严格,不仅有预审查、三轮正式审查,还有一次遗留问题答疑。”陈明军说。2008年6月,钴-60生产项目通过评审获得批准。
追求卓越
“虽然我们通过计算论证等措施层层把关,保证技术设计安全可靠,但是设计和应用是两回事。”陈明军坦言。
的确,对于核电企业来说,核安全大于天。如何保证钴调节棒组件更换过程中不出问题,犹如悬在研发团队头上的一把利剑,也是绝不能动摇的底线。
“我们是第一次做,没有经验,所以我们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比一的模拟操作台架和模拟钴调节棒组件,在每一次实施前开展模拟操作演练,对培训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实行授权上岗。”负责钴棒入堆、出堆任务的章日俊说,“然后有针对性地编写我们的操作规程、辐射防护方案、去污方案、吊装规范以及应急处理方案等,制作相应的专用操作工具。”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从拆除到安装,一整套流程包含几百个操作步骤,都是在几无立锥之地的反应堆控制机构平台上进行,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及时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强化质量和风险管控,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正是由于充分的前期准备,严格的执行过程,后期的总结与改进,保证了每次更换都一次成功。而秦山三核企业文化中的“追求卓越”的基因,也促使研发团队“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2010年5月27日,首批辐照后的21根国产钴调节棒从秦山第三核电站安全卸出,比原计划提前3天。截至目前,钴棒更换时间已从最初的18天缩短至13天。
时至今日,王文利仍记得第一批钴源生产时的情景。“第一批钴棒解体后,我和唐总赶到原子能院的热室,想看看钴棒切割后,钴源的源芯是什么样子。之前,听有关专家介绍说,如果钴棒生产不成功,切开后里面会有水流出。虽然研发过程的每一步都是按照规程来做的,但是没有见到实体,心总是悬着。”2010年7月的一天,她和唐炯然早早地便来到原子能院热室的门口,他们到达时,热室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
经过辐照后的钴棒静静地放置在水池内。操作人员透过热室的透视窗,握着机械手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切割。切割工具划开钴棒的一刹那,从银白色的钴棒中散发出一道蓝光。幽幽的蓝在水池中留下了一道印迹,也为秦山三核“三个跨越”的蓝图绘上了浓重的一笔。
“从生产钴-60到利用回收铀和钍资源,这是一个逐步攀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逐级攻克的难关。虽然每迈出一步都很难,但相信我们最终能走完。”陈明军说。如今,这支致力重水堆研究的团队又在回收铀应用的征程中前行,并力争实现更大的突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0日06时00分,随着当班操纵员执行汽轮发电机打闸操作,田湾核电6号机组与华东电网安全解列,标志着田湾核电OT603大修(6号机组第3次换料大修)正式开始。OT603大修涵盖检修项目5710项,共设置22个关键路径里程碑节点。本次大修是田湾核电基地本年度大修任务的开局之战,是检验落实中核集团“追求卓
1、中广核500MW风电项目电气风电、金风科技预中标!4月11日,中广核新能源贵州龙里元宝100MW陆上风电项目、中广核新能源新疆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200MW陆上风电项目及中广核新能源贵州龙里县谷龙100MW一期、龙庆100MW一期陆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购项目开标,三个项目总计装机容量500MW。其
北极星氢能网整理了4月14日~4月18日的一周氢能项目动态。全程1150公里!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中国石化14日宣布,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当日正式贯通,并将开始常态化运营。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始于重庆,最终抵达广西钦州港,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7日,中核汇能与辽宁省大石桥市委书记等主要领导开展高质量推进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进行交流座谈并举行该签约仪式。该项目是中核集团氢基新能源一体化战略的关键核心,通过科学规划助力大石桥市能源赋能转型与氢醇低碳化应用,为打造大石桥市经济增长新引擎、产业升级突破口和“双
4月18日,新疆莎车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在完成“构网型”改造后,成功并网投运。这座位于“丝路明珠”上的“超级充电宝”,率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了从“跟网型”储能到“构网型”储能的范式革新,是中核集团首个配储改构网储能项目。作为大型光伏配套项目,原储能电站采用传统的“跟网型”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4月18日,中国出口海外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3号(K-3)机组正式通过最终验收。至此,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两台机组(K-2/K-3)全部交付巴方,再次验证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技术成熟性和国际市场适应性,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推广的清洁
4月16日22时,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功率提升改造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标志着秦二厂首个实施的常规岛功率提升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秦二厂2号机组此次功率提升改造,在不增加核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更换发电机定转子部件、对汽轮机高低压缸及转子等通流部件进行技术升级与更新、同步对励磁、主变
4月16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中核集团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首台主泵成功就位,这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新型核能系统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及复杂工程协同管理上的综合实力,对巩固我国在小堆国际竞争中先发优势、形成我国模块式小型堆先进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为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今日,中核集团发布《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风机设备(含塔筒及其附属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金风科技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100600.5万元。此前招标公告显示,项目场址最近端距离锦和镇陆岸27km,最远端距离陆岸57.6km。徐闻东场址二水深约为10m~26m,规划场址面积为34k㎡。
202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记者当天从中核集团获悉,从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核电站到国内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目前拥有9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8亿吨。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
核能发电具有经济性好、出力稳定性和碳排放低等优势,但目前仅有少数发电企业具备核电开发资质。普通发电企业如何参与核电项目呢?(来源:能源新媒文/陈愚)核电是能大规模开发的、稳定出力的低碳电源,且经济效益较好。2025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7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9431.7MWe(额定装机容量)。2024年1-12月全国共2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详见表1。表1:2024年1-12月商运核电机组信息一、核电生产情况2024年1-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94183.4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451.75亿千瓦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多家能源电力央企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今年再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签下大单,采购总金额创历史新高,“购物车”再扩容!国家能源集团:签约金额达26.53亿美元国家能源集团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来自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中核集团再赴“进博之约”,紧抓机遇推动核工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组织参与相关活动,向全球自信展示“开放中核”。11月6日下午,中核集团举办第七届进博会核能领域合作文件集中签署活动,将世界核能领域一流展商的优质产品和技
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及,推进核技术赋能应用。构建核技术应用跨界交流平台,发展“核技术+”生态。推动核技术深度赋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绿色环保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环保应用推广
10月3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6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围绕核技术在医学诊疗、农业育种、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检安保等重点方向或领域的应用,突破一批关
为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企业主责主业,全速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中核集团官微特开设“主要领导谈数字化转型”栏目,交流展示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围绕企业主责主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理解、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推进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打造世界一流核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9月2日,中国核电召开业绩说明会,介绍了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情况。上半年,中国核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积极推进“整体·协同”年专项工作,聚焦安全生产、市场开发、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稳增长
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加快推进,模块化多用途小堆“玲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品等药物自主化技术加速突破……作为我国核能发展和核电建设的主力军,中核集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硬核”科技的更多可能,助力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求绿向新,推进核能科技
7月2日上午,全国首个核药领域重大外资项目——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基地在浙江海盐奠基,项目将建设中国首个放射性配体疗法的生产基地。这是该项目继去年12月1日签约落户海盐后又一重要节点和进展,意味着秦山核电联合地方合力建设同位素生产基地迈出坚实一步。嘉兴市委书记陈伟,浙江省商务厅党组
天空澄碧,纤云不染。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的杭州湾畔,九座核岛巍然矗立。这里,就是中国核电起步的地方——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基地。自秦山核电站1991年12月并网发电至今,秦山核电基地不仅发出了中国大陆第一度核电,更见证了我国核电技术更迭升级、多堆型多机组安全高质量建造运营
日本锂离子电池研究人员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触发日本国内对锂离子电池行业新关注。《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企业近年加快锂电产业投资,在全球构建锂电池原料供应网。【布局上游】日本电信巨头软银集团2018年4月出资大约80亿日元(约合5.2亿元人民币),购得加拿大尼马斯卡锂业公司9.9%股份。这
近年来,山西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加快实施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煤矸石曾经被视作工业固废,但转手到陶瓷厂却成了宝贝,经过一番工艺流程,演变成精美的陶瓷器具;与煤炭伴生极易爆炸的煤层气,一直被视为是煤矿安全的第一
2月9日,中核集团举行新春记者见面会,梳理中核集团2017年工作亮点,介绍2018年工作安排。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见面会在军事博物馆举行。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表示,地点的选择,对于中核集团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2017年,我们与军事博物馆合作共建军事科技馆核武器与核技术和平利用展厅,这是中核集
信天游传唱的陕北三边,过去数百年间一度沦为不宜人居的苦焦地。如今,在靖边城郊的一片荒沙地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能源化工园区延长石油靖边能化园区,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大景观。2014年7月31日,靖边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并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产品,标志着
“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氨基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大量实验证明,这种新型材料可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钴离子。”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智能所)副所长刘锦淮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利用这种新型的氨基化氧化石墨烯(GO-NH2)纳米复合材料,刘锦淮与智能所研究员黄行九带领科研团队,对来自内蒙古托克托县兴旺庄村、安徽蒙城县三义镇的以及普通自来水这三种水样进行钴污染模拟实验,效果非常理想。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环境类知名期刊《危险材料杂志》上。评审人认为:“这是一项精细且效果突出的工作。&rd
核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担负着确保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在56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核工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核科技创新体系和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本文以中核集团自主创新为实例,简要梳理我国核工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到实现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我国核工业完成了顺应国家战略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转型。这期间,中核集团通过持续创新和深化改革,逐步实现了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军民结合、上下游结合、科研和生产结合的新型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