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市场正文

公有云落地中国 阻碍重重前景堪忧

2013-10-28 13:52来源:赛迪网CMIC关键词:电力云计算机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中国,表面看起来云服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面对提供商的服务,用户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是人们对公有云安全性、稳定性的质疑。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并不缺乏优秀技术人才,然而在短期内,他们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却很难和发达国家比肩。公有云从云端落到实地,面临重重阻碍。

CMIC研究认为,影响国内公有云进程的主要原因不在行业内部,而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劣。

基础设施安全标准认证是首要障碍。众所周知,机房建设是一切IT服务的基础,对云计算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除了电力、制冷、抗灾等需求,数据中心机房维护还需要一套严格的标准认证体系。由于管理机制不同,国外云服务公司利用很少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起符合要求的机房,国内的机房则主要由巨头垄断,一家或几家独大的现状容易削弱竞争意识。即使运营商可以建成硬件优质的机房,却没有通过任何管理方面的标准认证,安全措施往往不够。

再者,从安全角度考虑,机房应该建在地广人稀、水电资源便利的场所,由于条件限制,北京的很多机房被建在地下室,安全等级可想而知。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中国的网络环境确实非常差,世界网速排名,中国几近垫底。以技术层面的边界网关协议(BGP)为例,两个不相关的路由间实现连接,需要网络互联互通。在中国,三大运营商的互联互通非常少,在此基础上提供的宽带捉襟见肘,价格昂贵。北京市场上的BGP价格为100美元/Mbps,这个数字足以令世界“仰望”。导致出现多种情况,一是财力不足的服务商根本买不起;二是资金足够,却买不到充足的量;三是市场借机出现假BGP,勉强支撑起网络互通,但仅能通过静态宽带实现,一些更高级的技术诸如Any等则是奢望。

政策方面,外国供应商进入中国受到限制。在云服务领域,外国公司只能将自己的品牌授权给国内拥有数据中心执照或者ICP执照的公司,以此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但服务质量难免要打折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