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评论正文

日本核能项目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上)

2013-11-14 10:20来源:日经BP社关键词:核电安全核电项目日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本在战后取得飞跃发展的科学技术最初大都是从欧美引进的。但经过1960~1970年代的积累,在1980年代形成了“日本模式”的方法论。进而,日本在多个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其中有不少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1。

*1 在核能领域,日本率先开展轻水反应堆安全性研究、核聚变研究以及使用大强度阳子加速器的物质科学研究等。

从研究费用来看,日本的研发不是政府主导,而是民间主导。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从具体数字来看,1965年政府出资占31%,民间出资占69%,而21年后的1986年,政府出资仅占20%,民间出资扩大到80%。

但在核能领域,由于风险很大,因此相关研发是由政府主导的。1960~1970年代的研发项目大多都失败了,成功的很少*2。日本不断总结过去失败的痛苦经历,并依靠新培养的人才推进开发,在进入1980年代*3以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2 1960~1970年代的失败案例有日本核能研究所开展的临界装置及研究堆、试验堆、动力试验堆的建设和运行等。

*3 1980年代的成功案例有日本核能研究所开展的轻水反应堆安全性研究、核聚变研究、高温气体反应堆、大强度阳子加速器设施以及核能工程试验中心多度津工程试验所开展的三维大型振动台等。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在1960~1970年代开展的核能开发项目(半均匀堆、动力试验堆热功率2倍化、核能船“MUTSU”及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原型堆“文殊”号)失败的原因和得到的教训,希望在今后的技术开发中有所借鉴。

I.日本代表性的核能项目

技术开发项目必须具有创造性、脑力劳动性、新信息积累性和风险管理。尤其是核能开发,需要很长的开发时间和庞大的开发费用,风险特别大,必须由政府主导。不过,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民间主导,技术开发项目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是是否实现了目标。国家核能开发项目和民间主导的技术开发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就应该是是否达到实用化或商业化。

日本开展的主要核能技术开发项目有,日本核能研究所(JAERI)开展的半均匀堆、各种原子反应堆、动力试验堆(JPDR)、热功率2倍化(JPDR-II)、轻水反应堆安全性研究、核聚变研究、高温气体反应堆、大强度阳子加速器设施(J-PARC)等,原日本核能船开发事业团(JNSDC)开发的核能船“MUTSU”,原日本动力反应堆及核燃料开发事业团(PNC)开发的日本产动力反应堆、铀浓缩及再处理等核燃料再利用,日本核能工学试验中心(NUPEC)开展的三维大型振动台等。这些研发项目中获得成功的是各种原子反应堆、轻水反应堆安全性研究、核聚变研究、高温气体反应堆、三维大型振动台、铀浓缩及大强度阳子加速器设施等项目。

其中,尤其需要特别长的开发时间和巨额开发费用的是作为日本“国家项目”推进的日本产动力反应堆和核燃料再利用技术的开发*4。对于PNC采用“参谋总部方式”的铀浓缩、再处理、新型转换堆原型堆“普贤”号及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原型堆“文殊”号的评价,从实用化和商业化的角度出发,意见有分歧。但笔者认为,除铀浓缩项目以外,其他项目全部失败。

*4 开发时间10年到40年不等,因项目而异,开发费用在3万亿日元左右(约1850亿元人民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安全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日本查看更多>